高雨辰
“法者,治之端也。”作为治国之重器,法律的权威既源于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更来自人民内心的认同。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湖北省宜昌市通过普法工作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促进法治实践,形成一条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普法道路。
走群众路线,既有形,又有效。时代在进步,群众需求在变,普法方式也在变,但“把法律交给人民”的普法初心不能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普法实践不能变。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普法,努力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构建起分众化、全覆盖的普法新模式,让法律更加贴近群众生活,也让法治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帮助群众更好地了解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内化为社会风气,形成法治文化新风尚。
听群众心声,既“走心”,又“走新”。随着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传统的灌输式宣传已难适应这一变化。深入挖掘宜昌文化元素,推动形成一大批普法新平台、新载体、新路径,让普法内容更能为群众理解和接受,让群众在日常文化生活中收获法治知识、感知法治力量、巩固法治成果,努力实现新时代普法精准化、精细化、精品化,提升群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
做群众工作,既用心,又用情。普法工作是做群众的工作的,群众在哪里,普法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普法阵地就要延伸到哪里。积极探索普法工作方式,聚合多方力量,推动普法与治理深度融合。同时,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基层法治的内生动力,将法律思维和法治素养送到群众的最前端,推动普法宣传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普法工作添和气、聚人气,更接地气。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法治的力量,在于亿万人心的共同坚守。在宜昌,一张张轻便的宣传桌、一沓沓实用的宣传册、一个个热心的“法律明白人”、一支支专业的普法队伍、一场场接地气的普法活动……让法律以各种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走进群众心里,呈现了一条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普法道路,也为宜昌的法治建设写下温暖的注脚。
(作者系湖北省红安县人民调解中心主任,本文摘编自湖北日报网)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