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重奖高分生该降温了

2025-08-25 15:18:42 来源:广州日报 -标准+

付迎红

近日,广西贵港一女生考上清华大学,高中奖励其100万元奖学金,引发关注。视频显示,贵港市某民办学校颁奖大会上,一名女生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一张“清华大学奖学金100万元”的奖金牌,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厚厚几沓百元现金。(8月12日新华网)

考生仅通过高考就挣了100万元奖金,“书中自有黄金屋”,似乎没有比这更直白更露骨的表达了。民办学校重奖高考学子,早已不再是新鲜事。但对于学校如此大手笔投入,不少网友却心存疑虑。

这样的困惑并非没有道理。一则,涉嫌违反相关规定。《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升学率”“录取率”“高分考生”等,不得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近年来,教育部严禁相关炒作,目的是淡化应试焦虑,减少学校之间的“掐尖”竞争,民办学校也概莫能外。

二则,事关教育公平。一些网友表示,民办学校、复读机构奖励高分学生,属于市场化行为,没必要干涉。不可否认,民办学校当然有财务自主的自由,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性为之。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学校用来奖励高分考生的奖金背后必然会有买单的人,这笔钱或来自其他学生的学费,或是校友支持。教育毕竟是公共服务事业,学校的资金本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服务所有学生,到头来优质资源只能成为少数人独享的蛋糕,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失衡?

三则,加重教育焦虑。给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如此巨奖,既不可避免会刺激“名校情结”,也似乎给学生以暗示,即他们能够通过考高分来创造财富。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功利化、片面化的炒作都是对教育生态的破坏,不免使教育变得功利短视,也会窄化教育的多元价值。如何给此类话题降温,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整个社会教育观念和教育生态的转变。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