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海平
7月15日,湖北一位母亲紧急求助,称其读高中的儿子与两位同学在6月24日前往西双版纳后失联,目前疑似在境外,望社会各界能施以援手。经公安机关核查,情况基本属实。(7月17日光明网)
孩子刚刚放假,人就不见了,而且极有可能进入境外电诈集团的“狼窝”,令人无比揪心。更让人难过的是,这已不是今年暑假的第一例,近来多地媒体陆续报道了家长求助寻找高中孩子的新闻,其情节也高度相似:18岁、19岁的高中生暑假外出旅游或者打工,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前往云南,然后疑似在边境区域失联。
每一个失联孩子都有可能陷入巨大的危险之中。每一个失联孩子的背后,都有着摧心剖肝的父母、崩溃无助的家庭!希望各方力量高度重视这一情况,想尽一切办法,采取强有力手段,寻找那些失联孩子,让他们早日踏上回家的路!
仔细剖析这些案例,犯罪分子的层层套路其实有迹可循。首先,精心设计“人设陷阱”。诈骗者往往伪装成校友或老乡,降低青少年的警惕性。其次,精心编织动人话术,包括“包机票食宿”“无需工作经验”“高薪工作”等,击破青少年的心理防线。辅以致命的跨境犯罪闭环,轻易就把受骗青少年从境内转移到境外。很多高中生平时都在学校埋头读书,较少接触此类信息,对诈骗伎俩缺乏警惕性和辨别力,极易被狡猾的犯罪分子牵着鼻子走,成为他们的“猎物”。
站在家庭角度,面对这类风险,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在我看来,至少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给孩子“上课”,通过活生生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让孩子对这类犯罪有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二是给孩子装“定位”,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行踪,尤其对孩子往边境城市跑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不能听任孩子随便给出一个理由就放心让其远行。
一位反诈民警曾说过:“没有无缘无故的高薪,只有精心编织的罗网。”诚哉斯言!境外不是天堂,不可能到处都是高薪工作,即便有这种好事,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落在缺乏工作技能和经验的高中生身上。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