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挪用校园餐资金,枉为父母官

2025-07-18 14:40:29 来源:广州日报 -标准+

付迎红

7月15日,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贵州省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到强力整治中小学“校园餐”突出问题,报告点名提到了两名涉案官员:重点查处贵州蔬菜集团原董事长张文贵帮助他人参与“营养餐”食材配送;惠水县委原书记郑绍峰授意拆借挪用“校园餐”资金等典型案件。(7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

小食堂是反映大社会的一扇窗口。校园餐是否安全、是否够营养,一直都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但有一些干部对校园餐动起了“歪心思”,想方设法从孩子口中“夺食”“揩油”。本案中,郑绍峰在任上拆借挪用“校园餐”资金,在学生“口中食”上动脑筋,专门成立一家平台公司“管理”供餐民营企业。名为管理,实际上不仅不管,反而多次拆借挪用校园餐项目专项资金,先后共计挪用1400余万元,导致校园餐正常的供应链条受到无端破坏。

从公开报道来看,打学生伙食费主意的贪腐案例时常见诸报端。一些不法分子把贪婪之手伸向孩子们的饭碗,将学生伙食费当成了私人“提款机”,虚报采购数量、勾结供应商抬价、截留补助等,腐败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第二中学原校长赵孟锁既利用制度漏洞截留学校膳食资金,又通过其弟弟作为“白手套”虚列套取食材费420多万元;某地一乡镇初中校方负责人被查出侵吞食堂资金,从平均每顿7元的午餐费或晚餐费中,硬生生抠出2元多流入自己的口袋,致学生“因饭菜太差晚上常常饿醒”。诸如此类的消息多次引发广泛关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不法分子将餐费视作权力寻租、随意挪用的“唐僧肉”,填饱的是“害群之马”和校园蛀虫的肚子,侵蚀的却是学生的健康和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此类贪腐行为,比起事后的追责和舆论的口诛笔伐,更为关键的是做好事前预防和干预,以更严格的手段防微杜渐,消除滋生腐败的温床。

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尽快为校园餐立法,对学生营养午餐标准、学校午餐供应与管理进行规范与约束,厘清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职责。如何立好规矩,需认真探讨。除此之外,还要拓宽监管渠道。比如,在专业监督方面,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食堂账目进行年度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优化“校园餐”举报奖励机制,邀请师生和家长、媒体人士作为社会监督员,参与学校的日常检查;引入更多技术手段来加强日常账目监管,堵住“跑冒滴漏”的可能。

陶行知先生曾说:“办学校是要从厨房、饭厅办起的。”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不好,是关乎育人的大事。无论如何,学校食堂都不能成为某些人的“摇钱树”。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