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刹住‘四风’作为巩固党心民心的重要途径,坚决防止产生‘疲劳综合征’,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要露头就打,对‘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要时刻防范,决不允许死灰复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表明,抓作风建设,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麻痹懈怠思想,必须久久为功、接续而行。
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再到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为之一新。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彰显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鲜明导向,释放出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强烈信号。
就在广大干部群众对作风建设成效拍手称快时,也有个别人头脑中作风建设的“螺丝帽”出现了松动,觉得总绷着一根弦太辛苦、受拘束,不如把弦松一松来得舒服自在。殊不知,这种所谓的舒服自在恰恰是诱发“疲劳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抓作风建设如同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好比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稍有放缓懈怠,思想就会迅速滑坡,作风问题很快就会反弹回潮,再想纠治只会难上加难。
伴随作风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制度笼子越织越密,作风问题的“病原体”也在不断隐形变异、翻新花样,比如,明面上的请客送礼现象少了,但出现了依托虚拟货币、电子红包、快递上门等搞利益输送、拉拢腐蚀的现象……面对花样繁多、更为隐蔽的作风问题,如果不以滚石上山的韧劲、爬坡过坎的耐力抓下去、严起来,就会在不经意间患上“疲劳综合征”,失去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
增强对“疲劳综合征”的免疫力,归根结底还是要增强党性,在思想深处涤荡尘埃、固本培元,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上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上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中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摘自《人民日报》 作者:周磊)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