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敏
近日,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95后研究员赵子健拥有4个博士学位、2个博士后经历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多家留学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赵子健简历中公布的这些院校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学位,入学门槛均不高,但是如果想拿下这些所有学位,其花费或超百万元。
通常情况下,即便是985高校的优秀学生,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硕博连读27岁拿下一个博士学位已属不易,而29岁的赵子健却拥有4个,而且涉及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领域。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还在抗癌协会、化学学会、数学学会等20多个社会组织兼职。这明显不合常规的学术经历难免让人生疑。到底赵子健是天赋异禀、难得一见的学术奇才,还是其中有着常人未知的秘密?
12日,该研究院殷福军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没有发现明显材料造假问题。也就是说,赵子健获得的学位都是真实的。难道赵子健真的是百科全书式的人才?留学中介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或许揭开了真相的一角。赵子健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校分别位于韩国、菲律宾、西班牙等地。这些学校的入学门槛均不高,有的还是网络授课,这也给赵子健拿到速成学历提供了可能性。
赵子健可能并没有学历造假,但速成学历的含金量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些人愿意为了速成学历花大价钱,无非是想着能借此打造和包装出最佳人设,在就业和学术市场上能够获得更多资源。不仅个人如此,湖南某学院还曾花费2000万元把23名教师包装成“速成”博士。可见,这种不良风气已蔓延到某些用人单位,不可小觑。
归根结底,这类事件频频发生,还是在于过分看重学历和头衔的社会风气,以及缺乏有效监管的学术评价体系。重能力不重学历,绝不该只是口头说说,而应该动真格,还学术圈以清朗。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