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远方”的青春故事同样精彩

2024-10-18 17:16:28 来源:北京日报 -标准+

鲍南

偏远、艰苦、有编制。这样一份工作,你去不去?

24年前,一群来自河北的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选择进疆执教。近日,又一批保定学院的毕业生奔赴新疆且末工作,追随前辈的脚步成为“西进青年”,开始了一段属于他们的教育奉献之路。明知边疆苦,却义无反顾,他们的职业选择引发网友热议。

尽管有编制,但去教育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生活环境艰苦的地方当老师,还是需要选择的勇气。且末当地中学的校长坦言,由于风沙太大,曾有老师第一天刚来,第二天就辞职了,“特别害怕刮风,担心一刮风是不是又要‘刮跑’几个老师。”然而,也是这些挑战,让“西进青年”实现了精神的升华。学生基础弱,就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条件差,就自己动手改善硬件;教育人才少,就动员自己的学生回来任教……最初“西进”的青年,成了“大风刮不走的老师”,犹如顽强的种子,在沙漠中培育出了一片“梭梭林”。新一批毕业生也正是看到了前辈们在西部绽放的奋斗之花,期待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继而坚定不移地踏上了进疆之路。

保定学院的支教故事说明,去远方,真正重要的是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能够找到强烈被需要的感觉,能够找到自我实现的更多机遇和空间。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感受和选择,也应该相信年轻人的眼光和判断。直到现在,舆论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常常还是单一的,评价年轻人择业的维度常常还是刻板的,言必“大城市”“铁饭碗”,其实是把很多年轻人的理想看小了、热爱看轻了。以漫长人生的角度来看,工作不只是一个“饭碗”,也是实现自我成长、展现自我价值、获取社会尊重的方式。关心年轻人,关心年轻人就业,更应倾听年轻人的所思所想,而非窄化或矮化个人的选择。祝福和帮助年轻人找到各自希望的田野,无论它在脚下,或者在远方,这一路都会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