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大学生“被法人”,问题何解

2024-01-26 16:42:18 来源:广州日报 -标准+

张冬梅

2023年7月,在上大学的李学,因一份需要人脸验证的“兼职”而泄露了个人信息,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高管。当年9月,他在报考公务员考试时无法通过资格审查,没能参加考试。在一个名为“冒名受害者”群聊里,将近400名受害者的身份被冒用,工作背调无法通过。(1月22日《中国青年报》)

李学的遭遇不是首例,也并非个例。“天上掉下来”的公司,成为了被冒名者求职路上的绊脚石。据报道,那些冒用他人名义注册的企业,多数经营异常甚至涉嫌网络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而跟李学一样涉世未深、“被法人”的大学生们,往往面临着普遍困境——一方面,因为身份被冒用,工作背调没法通过,考公考编寸步难行;另一方面,想要走正常流程撤销企业登记、为自己“正名”并不容易。

只是找了一份“兼职”,怎么就惹上了大麻烦?概因个人信息泄露,掉入了不法分子的圈套。要说此类骗局有多高明倒不见得,但令人防不胜防。披着招募兼职的外衣,打着“拉新”“引流”“充场”的名义,以丰厚薪酬诱导大学生下载App进行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刷刷脸、动动手指就能做兼职、拿报酬,殊不知这样的“好事”背后藏着陷阱,一不小心个人的身份信息就成了他人的“猎物”。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危害不容小觑。对个人而言,影响求职且不说,更怕因此卷入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泥淖中。对市场来说,虚假登记、冒名注册不仅扰乱市场运行,还潜藏社会风险,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为此,治理之网当越织越密。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冒名登记等行为的防范打击力度。政策不断完善、监管更加有力,无疑有助于减少“被法人”这样的闹剧,挤压冒名登记的生存空间。还需思考的是,为何冒用身份能成功注册数家公司?是否技术上有不足、管理上有欠缺、机制上有漏洞?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探究。当前,不少地方注册公司可以全程网办,如果无法破解好冒名登记问题,这样的便利危机四伏。

正所谓“防之于未萌”,破解冒名登记难题,依法依规打击固然重要,守好个人信息保护防线更该前置。说到底,信息冒用的症结仍在于个人信息保护。一方面,个人要提高警惕、加强保护,特别是对各类场景中的实名认证操作审慎以待。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完善信息互联,加强审核把关,对信息冒用多管齐下、围追堵截。只要无“名”可冒,“被法人”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