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恰逢其时

2024-01-24 16:45:25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马 亮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政务服务是群众和企业同政府部门打交道最多的场景之一,也是数字政府建设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过去几年,“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改革不断推进,使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显著增强了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推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虽然政务服务得到了持续优化,但是不少领域的政务服务还有进一步改进提升的空间。一方面,政务服务效能同群众和企业的诉求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一些政务服务创新还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真正落地奏效;另一方面,政务服务在地区之间不充分不均衡发展的问题突出,不少欠发达地区还没有完全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因此,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恰逢其时,既可以在此前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力,又能够将政务服务创新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把群众和企业关心的事情办成,并且是高效办成。过去不少地方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和掌上办,但受部门割裂、流程复杂和事项碎片化等因素影响,很多事项是各个政府部门各自设立的,主要考虑的是本部门的管理便利性,并没有关注群众和企业的真实感受,这就使得其中一些事项不能够一次性办成办好,群众和企业的办事效能和服务体验不佳。“高效办成一件事”找准改革着力点,聚焦创新“小切口”,让政府部门更新思维和换位思考,更多从群众和企业的视角出发,创新业务流程,改革体制机制,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把各个部门眼中的多件事打包组合,当作群众和企业眼中的一件事来办,这将有效解决群众和企业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

当然,推动在更多领域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并不意味着所有政务服务领域都需要采取“一件事”的办理模式,所以改革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指导意见》明确要在个人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和重点环节发力,并首批确定了包括13个年度重点事项的任务清单。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容这份清单,使更多领域的关键事项可以纳入其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扩大覆盖面。在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群众和企业的同时,也可以将其拓展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共部门,并使相关人员从中受益。

此前不少地区和部门都探索了形式多样的“高效办成一件事”,而此次通过国务院进一步推进,旨在从国家层面加强跨部门协调,为地方层面做好“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这意味着,要想做好“高效办成一件事”,就需要在地方试点的基础上加强中央统筹,尽可能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来提供平台支撑和数据资源,降低政策执行成本和提高改革创新效率。

此外,在政务服务的全流程和各环节会产生、沉淀和存储大量细颗粒度的微观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加以挖掘、分析和利用,使其用于精准识别群众和企业需求,发现政务服务差距,关系到政务服务的持续优化。前不久,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要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从互联网的加数效应走向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意味着要进一步释放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巨大价值。可以借此开展“数据要素×政务服务”,加快政务服务数据的协同、复用和融合,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这也将使“高效办成一件事”能够更加聚焦群众和企业需求,并通过数据“画像”来提供定制化的政务服务。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