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着力培养实务型法治人才

2023-05-17 15:05:58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岳彩申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持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了指引。西南政法大学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的有关要求,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夯实本科教育基础,着力培养实务型法治人才,认真回答好新时代法学教育这道“必答题”。

实务型法治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可归纳为职业品格塑造、知识体系构建和实务能力提升三个方面。职业品格包括职业伦理、道德情操、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知识体系包括通识性知识、专业知识等;实务能力包括对法律问题的理解、法律文书的写作、证据的有效收集与处理、与相关主体的交往互动等。学校将着重聚焦这三个方面,按照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所需的实务型法治人才的培养要素,积极落实《意见》的各项要求。

一、立足思政教育,塑造好实务型法治人才的职业品格

法治人才的品格底色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家国情怀。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是法学本科教育的根本方针。

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开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专业核心必修课的基础上,建设相关的必修、选修课程,并加强该课程教研室与法学专业各教研室的结对建设,形成“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教学团队”思政连线。

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编制法学专业课程思政“三件套”(即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课程思政示范案例集)。通过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梳理各门法学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同向同行。

更加注重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正确认识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结合社会实践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教育,加强法学专业必修课程《法律职业伦理》的建设,帮助学生扣好法律职业生涯的第一颗扣子,培育学生崇尚法治、捍卫公正、恪守良知的职业品格。

二、抓牢金课建设,构建好实务型法治人才的知识体系

实务型法治人才必须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课程是本科人才培养中专业知识体系最直接的来源,也是创新和传承法学知识的主要渠道。金课建设承载着法学专业知识创新的基本功能,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构建实务型法治人才高水平法学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效路径。

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国家和省部级法学专业一流课程的示范作用,推进法学专业一流课程矩阵建设,尤其是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建设。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案例库、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一流课程覆盖率,建设有影响力的法学专业一流课程群。

课程体系建设要融入新理念、新理论、新知识。及时开设并建好《社会治理法学》《科技法学》《数字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等课程,将新兴学科的内容融入培养方案设计中,推动课程体系的迭代更新。充分利用学校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优势资源,推动专业知识内容的交叉融合,大力开发建设新文科课程。比如,加强“法学+外语”专业课程融合,培养独具特色的涉外法治人才;加强“法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融合,培养法商融合的法律人才,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文科系列金课。

课程内容设计要更注重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强调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着力建设好《法律逻辑学》等法学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创新思维训练》《逻辑与思辨》《学术研究方法》等新课程。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学生法律思维逻辑体系的形成,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建设一批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以培养高质量、实务型的法治人才。

课程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大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及时将大数据挖掘、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开展法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打破课程集体备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推动课堂教学从“讲授式”向“混合式”“启发式”教学转变,多途径延展教学互动。

三、强化实务训练,锻造好实务型法治人才的综合能力

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尤为关键。特别是对于法学本科教育教学而言,必须做好实务教育,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实务训练的不断创新,全面提升法治人才的综合能力。

积极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将用人单位的需求与评价前移至法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落实的具体环节中,与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形成紧密联系。与法律实务部门联合开发课程,推动与法治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深度合作与互动,推动学校与法治工作部门双向交流,加大法学专业教师到法治工作部门挂职力度。探索建立法治工作部门优秀实务专家到学校任教机制,将实务部门人员纳入学校教学主体范畴,统一管理、考核,同时也赋予其开设课程时段、地点等方面的自主权。

持续引入实务教学资源,通过专题讲座、职场模拟、实务介入、讨论研修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实际应用能力。组织实施“庭审进校园”活动,学生到现场观摩后,由庭审法官与教师共同组织开展庭审分析。探索利用虚实融合的智慧校园、智慧教室,联合法治工作部门建设一批法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情境教学。

新时代法学教育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校将紧紧围绕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品格、知识、能力需求,着力把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培养新时代实务型法治人才的生动实践,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功底的法治人才,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编辑: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