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共同努力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2022-09-02 17:28:53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标准+

张东锋

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互联网基础建设实现全面覆盖,网络接入环境更加多元,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用户规模稳步增加。

对很多人来说,CNNIC每半年一次发布的我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多少有点像“例牌菜”。不过自1997年10月CNNIC发布第一次报告以来,时至今日已过去了25年,很多数据的变化尤其耐人寻味。以最基本的网民规模和普及率等为例:第一次报告中,当时我国的上网用户数为62万,比照今天的10.51亿,可谓“九牛一毛”;类似地,当时“.CN”下注册的域名数仅为4066个,而今天则达到了1786万个。从“小众”到“全面普及”的结果是,当时还可以统计出有29.9万台上网计算机,到今天随着移动端的普及,则几乎难计其数;相反,当时极小的互联网普及率数字,到今天则变成了74.4%。换句话,一次又一次、一组又一组看似枯燥的数据报告,见证了我国互联网的翻天覆地变化。

与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相比,梳理历次报告,不难窥见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全面融入过程。拿互联网普及的城乡差异来说,根据2016年8月的第38次报告,当时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1.7%,“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而最新报告则显示,“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宽带’”。此外,在最近10次的报告中,先后提及的在线教育、网约车服务、互联网理财、电子商务与社交应用、互联网娱乐、短视频、健康码、网络扶贫、在线医疗、在线办公、老年网民等系列关键词,则充分印证了互联网带给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变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及其应用的广泛普及,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观念、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提出了新的治理要求。比如,观念上,90后、00后等互联网“原住民”日益成为网民重点群体,在他们眼里互联网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而是“自然而然”;但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扫一扫”“网络挂号”等看似极大方便的举措,却意味着“数据鸿沟”。再比如,从刘学州被网暴致其自杀,到95后女生因染粉红色头发遭网暴,再到前不久旅游博主雇轿上山遭网暴,网暴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发公众愤慨,却又屡禁不止。又如,近年来针对网络造谣、隐私侵权、网络诈骗、网络水军等乱象,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整治力度,然而面对一些不法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换个马甲又重出江湖,是否有更好的治理模式?

时至今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越来越成为共识。特别是面向未来,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驱动国内循环大市场释放内需潜力,正成为稳增长、促转型、保民生的重要支柱。相比于不断提升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达覆盖水平,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但需要相关部门在治理创新方面不断努力,同样也需要广大网民一起努力。

编辑:林楠特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