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别让政策在落实中变形走样

2021-09-10 13:40:4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标准+

扶 青

在山东一些村庄,国务院督查组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处于一条巷子里的道路,状况大相径庭,有的家门口硬化了,有的却是土路。一些村民戏称就像“钢琴路”,一块黑一块白。

原来,当地正在搞“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的“户户通”工程。根据山东省目标,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全省农户家门口通硬化路。然而,政府只负责一部分的“户户通”项目资金,镇村两级负责40%的建设资金筹集,于是一些村镇搞起了按户摊派,交钱的就给修路,没交钱的不给修路,对于一些家庭条件稍差的村民来说,家门口的路仿佛变成了一道“贫字牌”。此外,不同村镇收费标准从每平方米7元到20元不等,收费去了哪里也没人能说得清。

国务院督查组在建议中提到“制定执行政策要量力而为”,所针对的正是这类“好心办坏事”的情形。复盘当地的通知,已经明确规定有条件的村庄可以采用较高标准,经济实力较弱的村庄简易硬化道路,给各地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切口。但为什么一些村庄不管不顾自身的现实条件,盲目提高建设标准,为了完成任务向群众搞摊派?为什么有的基层政策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成为改革好经验,有的基层政策任意发挥、变形走样,成为发展绊脚石?

这多多少少反映出了基层治理的一些短板和弱项。有的基层选择性执行上级政策,对自己有利的多执行,原本没有的添加式执行;有的走过场式执行,搞形式主义;有的曲解式执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歪嘴和尚念经……基层作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一旦出现政策变形走样的问题,就会直接引发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感。而且,为了强推政策想出的一些歪点子,直接损害了政策本身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妨碍了政策目标实现。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要防止政策“变形走样”,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件事情要不要干、怎么干,不能坐在办公室“拍脑袋”,要多向人民群众要意见、要看法,使政策制定更加符合实际;基层人员在执行政策时,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最后,还应该建立政策执行评估体系,规范监督问责机制,让基层群众来评判工作,从而改善基层政府治理方式,提升基层政府执行力。

根据国务院督查组的建议,地方回应正在对“钢琴路”等现象发起整改,对搞摊派问题发现一个整改一个。但联系到此前部分地方合并村居、厕所革命也变成了“伤心工程”,说明基层治理现代化还有所欠缺。基层如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好政策从出台到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马树娟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