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前哨卫士永葆本色铸忠诚〡记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

2025-04-30 08:14:31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黄畅 廖彬华

4月23日下午,随着红绸徐徐揭开,由广东省珠海市委宣传部牵头建设的“红色前哨连”广场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当地军民鱼水情深的又一重要标识。广场不远处,便是“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

晨光熹微,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指导员陈振炜带领官兵从拱北口岸出发,前往中队原“一号哨位”。那里,曾是他们守护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前沿阵地。哨位旁的巨石上,“红色前哨”4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图为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红色前哨连”官兵在执勤。任森 摄

中队组建于1944年,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前哨连”荣誉称号,先后涌现出张继、尚其山、梅开春等战斗英雄。岁月更迭,“红色前哨连”历经23次调整转隶、移防搬迁,赓续红色基因的优良传统始终未变。

强固政治信念

“‘红色前哨连’的战士必须永葆‘红’的底色,‘清’的本色。”陈振炜告诉记者。

中队官兵担负特殊任务,经常会面对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利益诱惑,但官兵拒腐防变的防线坚固如磐。

早在1969年,中队移防至此,支部“一班人”便制定“三条铁律”和“四个不准”规范官兵行为。近些年,他们与目标单位互聘执纪监督员、制作廉政监督卡,每月定期组织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明纪;把警句箴言悬挂在醒目位置,创作廉政歌曲、话剧等文艺作品。

近日,一堂以“传承‘红连’精神,打好攻坚之战”为主题的“红连讲堂”,在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举行。班长黎举平将“一桥跨三地,天堑变通途”的巨大变化娓娓道来。

图为第31任指导员陈振炜依托“红连讲堂进行理论分享。

“讲好时代故事,坚定忠诚信仰。中队始终把强化军魂意识、深扎信念之根作为首要政治要求,直面现实问题、突出政治锻造、加强理论武装。”武警珠海支队领导说。

“红色历史既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书,也是面向未来踔厉奋发的冲锋号。”陈振炜表示,他们通过参观见学、事迹报告、仪式教育等方式,以“红连讲堂”“哨位巡讲”等特色活动为载体,不断激发官兵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

“每年我都要回到这里,讲当年那些故事……”2023年6月1日,是“红色前哨连”授称59周年纪念日,中队第4任连长邹金凤回到部队分享红色记忆。从“一把柴刀用三代官兵”聊到“赤手搏斗嫌犯”,从艰苦岁月谈到幸福生活,邹金凤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现场官兵深受鼓舞。

图为“红色前哨连”官兵进行重温队史活动。任森 摄

陈振炜说,“红色前哨连”之所以支部坚如钢、党员是榜样,关键在于他们始终坚持和发扬党员问题群众敢讲、支委问题党员敢点、书记问题支委敢批的好传统。

“红色前哨连”授称以来,中队党员干部骨干“五先四后”的好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示范引领官兵个个站排头、人人敢争先。

勇立时代潮头

今年年初,武警广东总队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专题集中辅导时,受领总队“四讲一读”教育模式试点任务的“红色前哨连”官兵通过生动讲解,展现了中队官兵勇立时代潮头、开拓创新发展的实绩。

从守卫见证到亲身讲述,官兵们对改革开放成绩的来之不易感触很深。面对困难,他们拿出革命前辈“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劲头,克服各种困难搞训练。针对担负任务实际,将多课目结合起来练技能,将半身靶胸环靶按比例缩放练射击,实打实投融入连贯演练……

图为“红色前哨连”官兵进行对抗训练。任森 摄

中队在任务区域安装了视频实时监控系统,但仍有个别点位处于盲区。中士叶俊生对任务区内的每块碑、每条通道、每段线路都熟记在心,他主动请缨担负扫除监控盲区的任务。

监控“死角”几乎都在湿地和灌木丛中,荆棘密布、寸步难行,叶俊生把任务区域全部走遍,逐个确定点位。虽然身体多处被荆棘划伤、蚊虫叮咬,但是他圆满完成了任务。

如今,中队加速推进执勤信息化建设,在总队率先试点可视化执勤信息系统等多功能系统,还配备了无人机救生圈抛撒器等多种救援装备,确保及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号哨位前方发现可疑目标,迅速前往查看。”2024年春节前夕,寂静的夜晚被对讲机里突然传来的声音打破,一场由支队组织的方案演练拉开序幕。

作战勤务值班员黄泽聪目不转睛盯着电子屏幕。“2号区域发现可疑人物,哨兵正在前往处置。”听到对讲机突然报告,黄泽聪迅速调整指挥,及时将可疑人员抓获。

图为“红色前哨连”官兵正在巡逻。刘佳良 摄

虽然成功处置,但是黄泽聪却感到疑惑:“之前为什么没能发现,难道监控没拍到?”在查看视频回放时,才发现视频边缘一个黑影一闪而过。

“‘千里眼’固然重要,但‘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中队长的话及时提醒了黄泽聪。自此以后,黄泽聪开始深入研究设备操作使用,积极引导中队官兵熟悉每一个哨位上的新设备,带领中队干部和领班员熟练掌握执勤信息系统操作方法,促进人装高度协同。中队针对可能发生的18种一般情况、14种重大情况逐个反复研究、演练、复盘,不断提高哨兵执勤应变能力,探索总结出“一线执勤哨兵能应急、二线临近巡逻能增援、三线周边力量能封控”的战法,并在全总队推广。

坚守初心履职

中队荣誉室内,一面“猛打稳守英雄连”的战旗熠熠生辉。这支部队诞生于抗日烽火中,战争年代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近年来,中队先后担负急难险重任务100余次。

2017年8月23日,超强台风“天鸽”以16级风力席卷珠海,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两万余名工人受困。

“红色前哨连”闻令而动,官兵们在齐腰深的海水中摸索前行,赤脚涉险1公里抵达灾区。面对情侣路被海水倒灌、树木横阻的险情,60余名官兵连续3天每天奋战10小时,用斧头劈开倒伏树干,徒手搬运数百斤树枝,清理被淹车辆十余台,转移群众30余人,疏通情侣南路3.7公里。

图为2017年,“红色前哨连”官兵参与“天鸽”台风灾后重建工作。

狂风中,时任中队指导员邓伟强带队突破被巨浪封锁的道路,9名即将退役的老兵组成突击队,在随时可能坍塌的危墙下抢运物资。有的官兵被钢丝网割破皮肤,仍坚持待全部群众脱险后再撤离。

在当地,中队“三让营房”的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从2009年到2024年,中队为支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两次搬迁,3次腾让营区。虽然环境越来越简陋,但官兵毫无怨言,人民群众赞誉道:“粤港澳大湾区的和平安宁,离不开‘红色前哨连’的默默奉献。”

近日,珠海市某儿童康复中心舞蹈室内,中队官兵用大鼓震动地板,引导听障儿童随节拍起舞——这是他们与这群特殊天使延续18年的默契。

图为“红色前哨连”官兵与聋哑儿童互动教学。

2007年,时任中队长古小彬路过康复中心时,偶然间瞥见孩子们用手语“唱国歌”深受感动,中队就此开启“迷彩守护”行动:定期为孩子们理发、维修设施、编排无声舞蹈。现在,中队官兵已从帮扶者变为孩子们的家人。

2024年10月12日,武警广东总队举办青少年进军营活动。50余名青少年受邀到中队观摩军事课目表演、武器装备展示,学习部队光荣传统,亲身体验军事训练和日常生活。

“走近‘红色前哨连’,才能更加深切感悟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武警官兵的默默奉献。”中学生马俊逸感慨地说。

编辑:韩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