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赵双林
“昨天复查,我的肝脏无新发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灶,肝功能也完全正常,感谢人民军医妙手回春。”前不久,34岁的贵州小伙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主任姜凯门诊,兴奋地向他讲述了这个好消息。
患者因罹患罕见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而濒临绝望。姜凯带领团队通过微创消融手术,成功治疗弥漫多发的瘤体。
图为姜凯主任团队一边查阅核磁胶片一边讨论手术细节,制定周密方案,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多年前,患者突然出现右上腹部压痛。在当地肿瘤医院检查,确诊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这是一种罕见病,源发于肝部血管。一旦罹患,肿瘤细胞就会随着肝部丰富的毛细血管游走生长,不但弥漫性复制,而且越长越大、越生越多,危及生命。患者辗转多地就医也未能找到妥善治疗方案,抱着最后的希望,他到第四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求助。
详细了解病史并完善相关检查后,姜凯带领团队向疑难病例发起挑战。团队凭借15000余例肝胆胰外科手术成功经验,在姜凯与副主任医师朱自满带领下展开病例研究。
图为姜凯主任团队医护人员在手术中精密配合、精准施治,将肝部病灶彻底处理。
针对一例消融手术后肝血管瘤不缩小反增大的记载,团队分析认为是消融术中能量不足所致。“简单地说,消融术就是在超声引导下将电极针精准刺入肝血管内皮肿瘤内,然后给针加热的方式‘烧’干、‘烧’死肿瘤。如果加热功率不够就不能彻底杀死肿瘤,残留组织就容易出血,导致肿瘤反而增大。”姜凯介绍,从1999年开始,他在被誉为“胆道之父”的黄志强院士激励下研究肝部消融微创手术,提出“热河流效应”与“热传导效应”等新理论,数十篇研究论文相继在国内外高等级学术期刊发表。
图为姜凯主任带领团队医务人员在查房中讨论病情,并指导手术后的病人进行科学训练,加快康复进度。
姜凯带领团队经过多轮讨论,制定了分3次彻底消融的科学手术方案。经周密准备,手术开始了。团队医生在腹腔镜辅助下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消融治疗,一次性完全消融20余个较大肿瘤,术后患者恢复顺利。一个月后复查消融病灶彻底坏死。随后团队医生又分别在同年4月、7月分别消融患者剩余病灶。最终,在成功消融40余个病灶后,患者重返健康。
(图片拍摄:鞠文富)
编辑:韩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