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红土情思——献身航天 终生无悔

2024-02-29 10:59:22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2017年早春时节,一次祖国西南边陲的旅行使我再次踏上曾经熟悉的红土地,也勾起我对46年前一段火热生活的回忆……

一、穿上军装,试验基地奉献青春

1970年12月的一天清晨,一列火车经过四天五夜的长途跋涉,从首都北京开到云南昆明附近一个小站,我们一群花季少女,睁开迷蒙的睡眼,在晨雾中下了车,即将投身神秘的军营。上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曾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人有过一次谈话,提出了关于“有矛必有盾”,搞空天防御武器的重要思想。此次谈话后国家上马了“某工程”,空天防御武器研究试验开始启动,国防科委某训练基地应运而生。

一条战备公路,蜿蜒近百公里,伸至乌蒙山深处的地方,我们这群女兵的目的地即是该基地的女兵新兵连。那一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兵强将汇聚于滇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他们中有身经百战的将军,有毕业于“哈军工”等院校的大学生,更多的则是来自五湖四海、怀着满腔青春热血的战士们。由于战备的需要,这支部队刚刚从西北边疆转场过来,“某工程”武器试验场的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并且边建设边试验,初战告捷。今天再回头看,“某工程”可以看作是我国空天防御事业的开场戏、重头戏。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老兵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首《24基地之歌》,歌中唱到:

在红土高原的峻岭中

我们的部队曾在那里驻扎

为了祖国的型号试验

奉献出我们的青春年华

……

图为云南的红土地。

入伍后,我被分配到基地首区的通信总站报话站,几年后提干,再后来又被调到首区机关部门,此为后话。在那些年里,部队生活有甜也有苦。这里是美丽的,常年所见是丽日蓝天,白云悠悠,红土似火,绿树常青。山泉水汩汩流淌,杜鹃花恣意开放,菌子和野果遍布山林,松子和板栗是一麻袋一麻袋地买,每斤只要两三毛钱。这里又是艰苦的,刚入伍时我们住的是“干打垒”(自盖的红土房),吃水要自己挑,水井也是部队自己挖的(说是水井,其实就是个红土坑,渗出来的水也是红泥汤)。部队驻扎在深山里,蔬菜及副食供应缺乏,我们要自己种菜,女兵也要开荒种地、挑粪上山。“红米饭南瓜汤”是我们日常伙食的写照。连队食堂每星期只能吃一两次肉,而且是一大锅青菜里只有星星点点几片肥肉。三八妇女节到了,给女兵加一个菜——“炒鸡蛋”。由于鲜鸡蛋极其紧缺,只能用鸡蛋粉来炒(军用物资),没有了鸡蛋原有的鲜香与松软的口感,但是女兵们依然吃得很香,因为即使是鸡蛋粉,平时也很难吃到。

通信兵负责部队的通信联络,女兵们不仅工作在机房里,有时也要参加施工劳动,扛电缆上山进行铺设,或者查外线排除故障等。高原的紫外线照射强烈,那时我们不懂防晒,很快就被晒出了“高原红”(晒斑),我们却以此为荣。那时我们的偶像,是一幅宣传画上冒着风雨蹬在电线杆上的女兵《我是海燕》。

由于“某工程”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与国家当时的技术水平、经济力量不相适应,加之“十年动乱”的影响,研制工作步履维艰。经党中央决策,该工程于1982年正式停止(工程下马),24基地的历史使命也宣告结束,整个基地面临精简整编,战友们各自寻找出路,有的调动,有的转业,还有的复员回家乡……那时我心系北京,不想继续在外漂泊,于是脱下心爱的绿军装,告别部队转业回到地方,结束了11年的军旅生活。

二、脱下军装,国防军工续写新篇

1981年年底的隆冬时节,我从南国的红土地回到滴水成冰的北京,迎接我的是人生翻开的新一页,我的职业生涯又面临着重新开始。十分巧合的是,我被军转部门分配到航天二院,而这是一个和我过去所在部队有着密切工作联系的单位,在“某工程”时期军地之间分工不同却相互支持、友好协作。在这里我甚至又见到了一些过去曾经协作过的熟悉的老同志。于是,我得以继续服务于国防军工部门,继续为我国的空天防御事业效力。转业后我的单位是二院计量站(后称二〇三所),属于技术基础单位,是国防军工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刚转业时,我还不到三十岁,在航天二院一干又是二十多年,一直到退休。其间,我从事过思想政治工作、民品开发工作以及科技管理工作等,虽然在这些岗位上我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干,但是所有这些工作,都不是直接从事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而是科研工作的支撑与辅助。直到几年前,我接受了《陈定昌院士传记》的编撰任务。这次写作,使我有机会走近并熟悉了解陈定昌院士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了解他的人生轨迹和不平凡的故事,并被深深地感动着……年届耄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定昌,是武器系统总体、先进防御及制导雷达专家,他自196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我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和制导雷达技术研究工作,参加了多种型号防空、防御武器系统的研制及组织领导工作。五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使他功勋卓著,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航天部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工委重要科技成果奖等多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并获金质奖章,还获得过中组部等四部委授予的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以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撰写《陈定昌院士传记》使我认识到,陈定昌是我们空天防御事业的一个优秀代表,他的职业生涯就是空天防御事业的一个缩影。通过传记的写作,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空天防御事业的光辉历史,也给了我一个亲笔为弘扬航天精神、宣传我们事业作出贡献的机会。我们两个时期航天人的人生轨迹在这里交汇、重合,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航天历史、航天英雄主义的教育和洗礼,使我的灵魂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很感谢这次写作任务,它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空天防御事业把我的两段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身边像陈院士这样的功臣比比皆是,于是我想起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不正是我们一代代航天人的真实写照吗?!值此空天防御事业创建六十周年华诞,谨以此文作为纪念,我为自己是这支队伍里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并坚守我们的信念:献身航天,终生无悔!

(作者系二〇三所退休人员 高级工程师孙捷)

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