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成功发射云海三号卫星

长征六号甲火箭实现当年首飞当年应用发射

2022-11-12 09:47:48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廉颖婷


11月12日6时52分,长征六号甲遥二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云海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六甲团队年内第二次出征,实现当年首飞当年应用发射。

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是新一代固液捆绑中型运载火箭,全箭总长约50米,全箭起飞重量约53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4吨,可依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独立发射工位,实现快速发射。火箭采用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发展途径,通过助推器的调整,可形成多种构型,形成运载能力覆盖范围广、梯度合理、性价比高的运载火箭系列,满足未来卫星多样化的密集发射需求。

云海三号卫星主要用于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任务。

本次发射是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的第2次发射,是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第174次飞行试验,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48次发射。

“长征新兵”燃跨界 “首秀”成功再添英

本发任务是该火箭时隔7个月后的第二次发射。3月29日,长征六号甲火箭作为“长征新兵”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了它的首秀,首飞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固液捆绑、智能诊断、无人值守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新一代运载火箭迈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我国第一款固液捆绑火箭,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首次实现固液发动机在我国运载火箭领域的“跨界合作”,其“混动模式”充分发挥了液体发动机性能高、工作时间长和固体发动机推力大、使用维护简单的综合优势,从而实现火箭可靠性更高、性价比更优。同时,芯一级设置了“智能”健康诊断系统,在火箭起飞前仅需0.3秒的时间,即可迅速对芯级发动机工作情况进行诊断,进一步提高了发射任务的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通过无人值守技术,让前端操作人员在距发射前4小时内全部撤离塔架,自动对接加注、连接器零秒脱落等技术有效保障了火箭发射任务的安全性。

在圆满完成首飞任务后,长六甲火箭试验队第一时间分析火箭飞行测量数据,总结火箭首飞成功经验,同时对首飞任务过程中暴露出的相关风险及时改进,在遥二火箭上予以更改落实。在短短3个半月时间内,研制团队完成了第二发火箭的改进、装配、集成综合测试和全面质量检查,并于9月22日再次奔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在发射场期间,长六甲试验队要求全体队员在首飞成功的基础上,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成功不代表成熟,成熟不代表可靠,可靠不代表合格,合格不代表系统协调”。首飞任务难,遥二火箭发射更为不易,因为这是对火箭设计方案的再检查、再考核、再验证,必须时刻以饱满的斗志和高昂的士气,继续发扬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坚持首飞标准,将每一发都视为第一发,全面落实“控制好状态、确认好质量、规范好操作、判读好数据、管控好风险,确保火箭发射场过程顺利、任务圆满”。

由于本发任务在冬季实施发射,火箭将面临射前4小时塔架打开后,固体助推器暴露于外界-20℃极端低温环境的风险。试验队提前精准识别风险,采取控制措施。进场前,优化弹道设计,提高落区安全性;进场后,检查确认发射塔架改造后的保温能力,同时完善低温发射处置预案,全力确保了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

优化流程提效率 多线工作稳中进

云海三号卫星试验队始终秉承“一丝不苟一气呵成”的理念,积极开展流程优化,实现了SAST3000平台卫星的多个首次。首次实现了正样蓄电池“一次”装星,从装星测试开始到发射完成都没有拆卸;首次实现了太阳电池阵随整星运输,进一步简化了拆装操作流程。

型号队伍严格落实产品交付前的落焊要求,提前策划软件研制与产品保证工作,确保了硬件产品交付与软件产品验收同步推进,刷新了八院首发星返所落焊单机数量最少的纪录。

疫情封控期间,型号队伍严把质量关,创新管理方法。周密策划星上复杂载荷系统的验收工作,灵活运用各类手段,以影像、视频等方式实现测试结果和数据包线上确认,为八院卫星领域实现快速高效产品交付验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面对大系统对接试验和正样产品验收齐套并行的双重压力,型号两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抓实抓细,将疫情对型号工作的影响降至最低。在大系统对接试验过程中,试验队员马不停蹄,年初开始即陆续奔赴全国多地,实施前后方联动,以数据确认的方式高效完成与应用和运控系统的对接试验。

在正样产品验收过程中,卫星项目办精准策划平台产品验收交付计划,型号队伍主动驻所争分夺秒抢时间,项目办全体人员都“身兼数职”,积极协调有限资源,确保载荷产品如期运抵上海。

面对型号发射节点紧张和发射场疫情管控严格的形势,型号两总坚持“紧前安排、稳妥有序”的原则周密部署,制定“1+4”工作计划:即围绕一个主线,坚持技术、操作、质量、政工四轮驱动,主线有序做,辅线提前做,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经过项目办的周密策划和队伍上下的顽强拼搏,仅用23天就圆满完成转场前的总装、测试、试验以及确认等各项工作,刷新了SAST3000平台首发星在发射场技术区最短工作时间的新纪录。

(图片拍摄:赵冲)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