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奔跑在“超高速的赛道”上

2022-06-21 09:23:55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程雪


博士毕业11年,回望成长历程,王睿伯庆幸自己一直在“超高速赛道”上奔跑。

再往前追溯,记者发现,这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的人生轨迹,早已与中国超级计算机事业密不可分。

12岁那年,刚读初中的他第一次上计算机课。“这是我第一次见那么多台计算机。”王睿伯至今记得迈入机房时,一排排计算机映入眼帘时的震撼。那一年,国防科技大学超算团队参与研制的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0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Ⅱ”,仅需413秒便可完成一天天气预报的预测。

18岁那年,在计算机竞赛中脱颖而出的王睿伯,被保送到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那一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已研制成功1年,运算速度是“银河-Ⅱ”的10倍。

30岁那年,博士毕业的他加入“天河”团队。那一年,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刚刚投入使用,中国在超级计算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有什么样的坐标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轨迹。这些年,沿着超算这条“超高速赛道”,王睿伯一路奋力奔跑。前方,前辈们接力冲刺的身影,时刻在指引着他、召唤着他。

44年前,慈云桂教授立下军令状:“我保证,每秒一亿次,一次不少!6年研制时间,一天不拖!预算经费,一分不超!”6年之后的国庆节,中国巨型计算机“银河-Ⅰ”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在鲜花簇拥下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再6年之后,慈云桂教授倒下了。在生命最后时刻,他依然在修改学生的论文……

36年前,“银河-Ⅱ”工程启动,总设计师周兴铭在实验室里度过了4年。他带领团队着眼未来发展趋势,3次改进设计方案,用4年走完别人10年走过的路,为国家研制出第一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每秒运算10亿次巨型计算机。

起步之初,中国超算事业比世界强国落后了整整20年。今天,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稳居“世界领先”。这是一场特殊的“长征”,在追逐与反超的征途上,同样横亘着“大渡河”和“腊子口”。在这条“长征路”上,70后科学家与新婚妻子在实验室度过了“攻关蜜月”,80后科研人员一再推迟婚期,90后硕士博士成批加入“畅游天河”的方阵……

“这是一场接力赛,我们每一代人都要跑好手中这一棒!”那一年,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攻关决战前,全体科研人员在誓师大会上说了“三个不”:不甘心我们总处在被封锁挤压的严峻局面;不服气我们的领先地位被夺了去;不相信我们这一代做不出超越前辈的业绩……这支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团队,用强大的战斗力和笃定的信念,全力奔跑在这个“超高速赛道”上。

11年前,加入心仪已久的“天河”团队时,并没有王睿伯想象中的仪式感。但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刻,前辈们投向自己眼神里的光彩,“那是一种欢迎,还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认同”。

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支活力四射的团队。看着团队里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王睿伯的眼神里流淌的也是同样的光彩。

在王睿伯眼中,这些95后、00后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不习惯被仰视,不愿意被俯视,平视自己,平视对手,也平视世界。”王睿伯觉得,这源于一代代“天河人”积淀的自信,更源于这个伟大时代赋予他们的越来越高的梦想起点。

“他们注定将超越我们,跑得更远。”王睿伯说。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