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轻拂,江西新余高新区马洪办事处桂花村的金桂树亭亭如盖,空气中暗香浮动。灰墙黑瓦的民居间,乡风文明宣传栏与青翠田园相映成趣。文化广场上,老人们闲聊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蜜橘种植培训精彩进行,阵阵掌声不时传出……这幅生态美、产业兴、民风淳的画卷,正诉说着一个村庄的文明崛起。
环境蝶变:从“垃圾围村”到生态桃源
“过去村里垃圾、污水有时清理不及时,现在家家门口三包制,房前屋后都是小花园。”近日,桂花村村民邹梅莲指着庭院里的沃柑树笑意盈盈。这场始于2020年的蝶变,以雷霆之势推进三大工程:基础设施脱胎换骨——9.8公里村道全面硬化,126盏太阳能路灯点亮归途,污水处理站矗立村头;生态修复重现生机——1.23公里河道重现清澈,生态护坡锁住水土;创新机制长效护航——“网格化+积分制”管理落地生根,10个卫生责任区管理有序,“清洁庭院”月月评,获评家庭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村民参与率超95%。
曾经的“旧村落”褪去尘垢,终成令人艳羡的“新桃源”。桂花村在一个“橘”字上做足文章,村里精心构建“一核多元”产业体系:2000余亩新余蜜橘年均为农户增收1.2万元;无动力乐园、观光步道、采摘体验区年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飞地”经济借力乡村振兴资金,黑山羊养殖带来稳定分红。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85万元,较五年前翻了一番。
风尚新韵:文明基因深植乡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桂花村深谙此理,以文化浸润激活文明基因。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资源,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年均开展活动20场。连续四年举办新余蜜橘文化节,文艺表演、橘园竞赛轮番登场,村民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文化脉动。每年评选“文明家庭”“好婆媳”“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移风易俗的智慧更令人称赞。“彩礼不超过6.8万元,宴席不超25桌,这是铁规。”村民廖唆根在儿子婚礼上主动践行,获评示范户。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六不准”,红白理事会刚性监督;“道德积分银行”让孝老爱亲、爱护环境皆可兑换奖励;传统节日里,颐养之家的慰问演出让孝道文化温情传承。如今,村里红白喜事支出下降70%,矛盾纠纷逐年减少。
党旗引领:初心照亮振兴路
一村文明风,满目幸福景。这巨变的密码,深藏在那一面鲜红的党旗之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建立“党建引领+”模式:区块网格化管理织密责任网;41名党员在文明创建、环境整治中亮身份、作表率。村党支部书记廖青青勇挑重担,荣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党员张维多次见义勇为获评“江西好人”。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汇聚起磅礴力量。
每周五,村中跃动着一片“志愿红”——干部、党员、乡贤组成的队伍穿梭于房前屋后清垃圾、疏沟渠。颐养之家内,他们为老人理发、送药、打扫;组织留守儿童读书学习、“亲情连线”;脱贫户廖有春在他们的帮助下入职企业;残疾村民廖春云收到他们送来的坐便器;村里的建房纠纷,更是在志愿者的调解下化干戈为玉帛。“多亏了志愿者,村里越来越和谐。”村民周九根欣慰地说。如今,桂花村已将志愿精神深植村庄肌理。
从环境美到神韵美,桂花村以文明为笔,饱蘸汗水与智慧,绘就乡村振兴的精气神。今年5月,桂花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桂香袅袅,文明深深,这座村庄正以独特气质,书写着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动人篇章。
(2025年7月31日《江西日报》蒋文锋)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