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石榴之乡”,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创新打造“行政执法监督+”模式,将行政执法监督深度融入石榴企业发展的全周期,通过三大举措构建起“全链条法治保障生态圈”,让执法有温度、服务有精度、发展有速度,为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执法有温度,企业迎检负担“做减法”
“现在检查次数少了,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石榴品质和拓展市场上。”峄城区石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这一变化源于区司法局牵头开展的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区司法局组织市场监管、应急、农业等多部门开展联合入企检查,大幅降低执法频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石榴相关企业平均检查次数较上年减少20%以上,企业迎检压力显著减轻。
依托“鲁执法”平台,峄城区对行政执法实施动态监管,推行入企执法检查扫码备案制度,实现了石榴企业入企检查“双百”目标——入企扫码率100%、企业满意率100%。“扫码备案让检查更透明,我们对执法行为更放心了。”峄州石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褚某的话道出了企业心声。
服务有精度,法治护航产业“增底气”
“多亏法律服务团帮忙,我们规避了合同中的漏洞风险,避免了重大损失。”王老吉(枣庄)大健康产业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起此事仍难掩感激。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峄城区司法局出台《行政执法监督+法律服务工作机制》《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复议协作机制》,构建起“监督+服务”双轮驱动体系,既规范执法行为、提升透明度,又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实现“执法规范与企业减负双赢”。
针对石榴产业特点,峄城区专门组建石榴产业法律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今年以来,服务团已开展入企体检8次,解决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难题20件,解答法律咨询52件,为企业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用专业法律服务为产业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发展有速度,审批改革跑出“加速度”
“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审批时间比预期缩短一半,‘峄城速度’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一家新落户的石榴深加工企业负责人点赞当地审批服务。这背后,是峄城区司法局联合审批、发改、住建等10余个部门创新推出的石榴产业“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模式。
该模式将石榴产业投资兴产涉及的15项高频事项整合为“一链办理”,创新推行“预建厂房与项目审批双链推进”和“零增地”审批服务。如今,施工许可实现“七证合一”,企业申报材料从22件精简至11件,精简率达 50%;“零增地”审批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审批效率大幅提升,为项目快速落地按下“加速键”。
在冠世榴园贾泉村建成“红石榴政务服务驿站”,集中开展“石榴盆景电商一件事”审批服务。这是峄城区推出的审批服务集中下沉,全程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承诺“办事只进代办服务中心一扇门”。商户们高兴地说“不用往区里跑了,在村里就能办理相关手续,真是太方便了”。
从执法温度到服务精度,再到发展速度,峄城区以“行政执法监督+”模式为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链条法治保障。如今,当地石榴产业在规范化、品牌化、产业化的道路上结出更多“甜蜜果实”。(山东省枣庄市司法局 王成 李建伟)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