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那里买的二手房却又被卖家抵押给了银行,那么银行能否享有这套房屋的抵押权呢?近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纠纷,法院最终判决银行不能享有该房屋的抵押权。
2018年7月,被告李某与王某达成买卖协议,将其购买的通州一小区的一套房屋转售给王某。同年12月,王某付清全部房款并入住该房屋。2019年1月,李某在领取房屋的不动产权证后,将原件交由王某保管,双方暂未办理过户手续。
后李某通过挂失方式重新补办了不动产权证,并以补办的不动产权证向南通某银行办理抵押贷款180余万元。贷款到期后,李某未能清偿贷款,南通某银行遂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李某清偿剩余贷款,及确认其对该房屋享有抵押权。
审理中,王某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提出案涉抵押房屋其已购买并实际占有、使用,李某没有处分权。银行在办理抵押时未对房屋上门调查,未尽到审慎的注意义务,不能善意取得抵押权。
通州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已于2018年付清全部房款并使用该房屋,已经享有实际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益,李某领取不动产权证书后亦交由王某保管,李某只是形式上的产权人,房屋登记状态与实际状态不符,李某再次将案涉房屋抵押属于无权处分行为。
银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在接受抵押时未至案涉房屋处查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商业银行对抵押财产调查的规定,未尽到审慎的注意义务,其行为不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不能取得案涉房屋的抵押权。故判决驳回了其请求确认享有抵押权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专业金融机构接受抵押时,应对抵押物的权利情况进行实质审查
银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和职业贷款主体,在设立抵押时,相对普通民事主体而言,需承担更高标准的审慎注意义务,不能仅凭对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的信赖,就认定其为善意。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银行除需对登记簿等文件资料进行形式真实性的审查外,还负有通过实地查勘等方式对抵押物进行实质审查义务,否则,不能认定为善意第三人,不能取得抵押权。
法官提醒,公民在进行信贷申请时,应遵守诚信原则,如实告知担保财产的真实权利状况。另一方面,在进行房屋买卖等不动产物权交易时,交易双方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登记,避免因登记状态与实际状态不一致时,原权利人利用仍为登记簿中权利人的身份,继续行使相关物权权利,导致自身权益受损。
(2025年5月26日 中国法院网 俞振权)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