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漫游世博① | 世博惊梦,落幕远非结束

2025-05-06 16:49:45 来源:《法制文萃报》 -标准+

■ 编者按

今年是上海世博会举办15周年。2010年5月1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吸引了7300多万人次参观,创下参观人数的纪录,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世博会之一。

世博会即世界博览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1851年,首届世博会 ——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1928年由法国牵头组织讨论通过了《国际展览公约》。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值日本大阪世博会举办之际,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将全程参展。本报特推出“漫游世博”系列文章,聚焦世博故事,抚今追昔,见证多样文明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夫天地为之烟锁,昏昏闷闷。在那地平线,又好像近在咫尺,突然一声巨响,依稀闪现带有菱形图案的轻薄幕布,却又转瞬即逝。我惊醒了,从地面跃起,发现并非是在舞台上,有人形复见。我完全醒了。

时2010年9月,人在北京,新中国即将迎来六十一岁华诞。

梦里有梦,在我并不奇怪。果然,类似的气势磅礴的梦境次日又将有一回。

多少人热衷于西人发明的游戏,而地球似乎借由可持续变脸的几个概念从此春和景明,高枕无忧。屈指算来,这是我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归来后的第三天。连续数日逗留世博园,间或频繁的、身临其境式的多媒体观影,后期偶染微恙,感觉部分脑细胞持续激活中。“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呵呵,旅行在继续。

这不仅仅是一场审美之旅、发现之旅。穿梭意象中国,《老子》有言在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仿佛经受一场洗礼,从初始我即意识到,《老子》所警示的已然不远。

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开幕,历时184天,每日数十万观众,归来如此惊梦,岂我一人也哉?

落幕远非结束。不得不承认,世博盛会一说果然不虚。漫步园内,所行皆诗,灵感与惊喜不断,彰显世界仿佛无一处不是物华天宝,安居乐俗。入则各路专车殷勤,直抵对岸,出则租车有待,民警把关。着青葱“小白菜”装之学生志愿者,即使被咨询不意,微笑化之。五步一翠馆,十步一红楼,妙趣横生,慧美怡人。那是郭沫若于五四运动后想象出的《天上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无月不成席。尝在黄昏时终于得个休歇处,时闻中心桥头或企馆江畔,管弦啁哳,原是列队花车行将呈现或民族风或童话式演绎,近观胜似旧画所绘“老鼠嫁女”。中有孩童踩高跷从而游,一身神话人物装扮。或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15年后的今天,静观少年之变,月是人非,惹人遐思。依其视角俯瞰,园内廊腰缦回,人墙充实。展馆如食,过客如蚁,延绵六月殆尽。其间2万场演出,愈夜愈“挣扎”者,露天节目也,奈何各场馆异彩纷呈,让人难以取舍。遥望园外高架桥,虽烟火人间,却反似一弯水墨彩虹,上有天车来往描摹,恋恋不舍。

我的2010上海世博之旅自北京开启。那是9月的一天,在首都机场登机前的输运车上,老外居多。扎堆儿的几位非裔朋友非富即贵,顶上寸草不生,更像是执行任务的保镖。唯一的一位女士,头上裹着丝绒小帽,被簇拥其中。

南非馆入口处,艺人才艺展示广告。马霞 摄

此番南行,来自异域的肤色深者将多次吸引我的目光,他们零星点缀于世博舞台、展馆、卖场。可惜在之后连续数天的世博观众行列中,眼拙如我,见之寥寥。

那些粗犷热烈的原住民文化元素艺术展示,一度让人感觉事人者多逊于敬神者。所事如此分明,应属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现代艺术争相觊觎的灵感源泉。在亚马逊文化造型夸张的陶器上,太阳似乎被赋予了“女性”的属性。一尊人形女雕塑闭一只眼睁一只眼,彰显人类世界内外有别。南瓜马黛壶、铜雕《隔离》等无不蕴含着深刻而丰饶的文化信息。

在中南美洲等联合馆,我热切地为孩子们选购各种玩具,以及奇妙茶饮。这未必不是出于某种补偿心理。

镶嵌狮子马霞 摄

南非馆的一只镶嵌狮子,憨态有余。念及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14载,一朝被喻“丧家之犬”,这位鲁国曾经的大司寇却哈哈笑道,“然哉!然哉”,欣然接受。以如此包容心践行“礼”“仁”理念,看来,孔子像作为东方智慧的象征被雕刻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并非偶然。

从北京2008年主办奥运会到上海举办世博会,区区两年,“中国速度”令世人震惊。殊不知仅这一个世纪,几代国人蹉跎多少岁月,甘苦自不待言。幸有土地坚实着人的目光,至今受着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润泽,这本身是传奇,更是底气。

(作者系本报记者)

(2025年5月1日《法制文萃报》马霞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