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山东威海:以文化浸润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2024-04-23 14:57:13 来源:法治网 -标准+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政法系统着眼于为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贡献政法力量,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优势作用,找准公共文化、法治文化、诚信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契合点,推动社会治理强基固本、提质增效。2023年,继获评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后,威海市“海上枫桥工作法”作为全省唯一涉海涉渔领域矛盾化解样本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深化诚信文化赋能,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效。一是构建“信用有感”工作格局。搭建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个人、企业、非企业法人信用数据库,设立专属信用“海贝分”,根据道德公益、守法履约、公共服务等情况,为各类主体“信用画像”,将诚信转化为有感的评价标准。目前,已制定信用评价正负面指标2048项,全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实现“海贝分”全覆盖。二是探索“信用有度”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体系,开展信用“四类”评级,个性化确定涉企检查比例和频次,在保证检查效果的同时,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今年一季度,全市涉企检查次数同比降低12.3%。三是完善“信用有价”奖惩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推出“信用+”激励措施66类4500余项,设置信用超市、暖心食堂等信用应用场景3100余处,让信用变为可兑现的“真金白银”;联合惩戒恶意违约、“老赖”等行为,营造“一案失信、处处受限”的氛围。今年一季度,累计兑现信用积分物品价值90余万元,对42个失信主体实行联合惩戒。

深化公共文化赋能,为基层社会治理固基。一是强化供给促共建。依托80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69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引入文化类社会组织、企业、团体,开展书画展览、合唱演出等特色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居民黏合度。今年一季度共有63个文化类社会组织、小微文化企业深入社区开展特色文化活动272场次。二是创新方式促共治。将文化活动与特殊人员管理相结合,以“柔性治理”帮助特殊群体回归社会。发动5000余名社区文化带头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服务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等群体,今年以来调处矛盾纠纷2.1万件。三是聚焦需求促共享。紧盯青年人关心关注的就业创业、子女教育等问题,创建“青年友好社区”,广泛链接企业家、教育机构等资源,提供创业培训、技能提升等服务700余场次。围绕满足社区居民文化新需求,推动11所驻威高校与121个社区结对,2.4万名大学生走进社区提供音乐、绘画、科普、编程等专业化服务,惠及社区居民8.9万人。

深化法治文化赋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质。一是融入城市整体建设。加快法治文化建设基地和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在旅游景点、交通枢纽、主题公园等增设普法宣传设施,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截至目前,已建成法治文化阵地超过5000处,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1处、省级20处,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两级“法治融屏”全覆盖。二是融入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节”系列活动,成立法治文艺团体167个,群众自发创作一批优秀法治文化作品,23部群众原创法治文化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举办法润齐鲁创作扶持计划巡演,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积极性。三是融入地方法治实践。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地方立法实践,设立55处基层立法联系点,今年已收集基层干部群众关于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法规制定等方面意见建议133条。在立法、执法和法律服务中开展实时普法,建立司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将法治实践变成生动的普法公开课。今年以来,共发布典型案例110个,免费发放《百姓法治宝典》口袋书6.5万套。(山东省威海市委政法委 元瑞泉 连慧超)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