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我与更大世界的“双向奔赴”

——陕西省乡村美育工作新观察

2024-04-09 15:41:22 来源:《陕西日报》 -标准+

小白鹭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学校附近的油菜花田合影(资料照片)

3月26日一大早,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三合镇胡家湾小学里书声琅琅,校长王山海像往常一样在校内巡视。他走到音乐教室窗前,透过玻璃望去,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发声。他们个个神采飞扬,脸上充满自信。

王山海眯着眼睛思索这种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想来想去,他觉得这要从学校成立小白鹭合唱团,摸索如何以乡村美育工作赋能学生发展说起。

与美相遇,以美育人。近年来,陕西省美育工作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美育的种子洒落乡村,能为一所所学校和一个个学生带来哪些改变?又能催生出哪些惊喜?

“被忽略的闪光点”

换作之前,胡家湾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子怡根本不敢想,有一天她能在挂着大镜子、铺着木地板的教室里学跳舞。如今,这一切成为现实。

而这离不开音乐老师张辉的努力。2017年,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张辉来到胡家湾小学任教。为了更快地进入角色,她格外留意学生们的表现。“我发现,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性格内向自卑,在公众场合很胆怯,严重缺乏自信。”张辉说。

总该做些什么。几番思索后,张辉决定在校内选拔热爱唱歌的学生,组建一支合唱团,用音乐培养孩子们的自信,用美育浸润他们的心灵。这一想法得到了校长王山海的大力支持。

守着胡家湾小学24年,王山海比谁都明白美育工作对乡村学生的意义,但很多想法最终止于师资匮乏。看见转机,王山海欣喜不已。

胡家湾小学,原名白鹭坡小学,因在白鹭坡下而得名。“白鹭高洁优雅、奋力高飞。我们鼓励引导学生拥有白鹭的品质,奋发向上。”王山海说。

2019年10月,小白鹭合唱团正式成立。张辉带着学生利用音乐课、社团课以及课余时间练发声、学技巧。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她为学生编排曲目,带着他们参加各种表演和比赛。

日复一日地坚持,孩子们身上出现了可喜的变化:11岁的张子怡开始学习舞蹈,9岁的周雨芯勇敢地站上舞台表演,11岁的徐可欣成为升旗仪式小主持人……这些变化激励着张辉与王山海将美育工作坚持下去。

“人人都是主角,一个也不能少。孩子们身上有很多被忽略的闪光点,我们要帮他们展示出来。”为此,王山海在校内增设绘画社团和舞龙社团,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其中。

对于乡村美育工作的探索,王山海还有一些期待。他希望更多人加入美育工作,也希望学生多一些学习、展示的机会。他说:“我希望我的学生像白鹭一样,胸怀家乡,飞向更远的地方。”

白鹭坡下,大片的油菜花迎风绽放,胡家湾的“小白鹭”们都在期盼着与更大世界的相遇……

“需要更多传递和带动”

“美育工作需要更多传递和带动。我们要将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及时了解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他们解决难题……”3月20日,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张敏仓在笔记本上写下他的思考。

作为陕西省特级教师、美术教学名师,张敏仓始终觉得美育工作绝不能限于课堂,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掘美,用创造力去表现美。

2015年,张敏仓主持成立陕西省“虎娃”民间美术名师工作室,不断召集各地教师与民间艺人。工作室逐步形成集剪纸、面花、刺绣、皮影等传统民间艺术于一体的“一室九坊”美育格局,并大力开展陕西民间美术进校园活动。

“我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农村,邀请一些乡村教师来工作室参观交流,并对其进行技能培训,以便更好辐射带动乡村学生。”张敏仓说,工作室还积极组织民间采风和送教下乡活动,将美育送进乡村课堂。

此外,在省教育厅开展的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中,张敏仓的陕西民间美术进校园探索与实践活动走进全省43所农村学校。由他帮扶的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小学的师生在短短半年内,就做出栩栩如生的面花作品。

一直以来,陕西省推进乡村美育工作的脚步从未停止。2011年,省教育厅与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启动了“名师大篷车”行动。10多年间,陕西省全学科名师专家进大山、入乡村,与当地教师合力为乡村学生撑起一片新天地。美育工作也因此深植乡村沃土。

2021年10月,“名师大篷车”升级为“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省级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帮扶团队,通过3年定点帮扶,促进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实现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让乡村学校在协同合作中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激发了乡村教师成长内驱力,让美育工作者意识到美育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长远而伟大的事业,需要看得更远、倾注得更多。”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张华钟说。

“关键要让孩子受益”

这几天,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

白色信封里,两张纸平整地叠在一起。展开信纸,稚嫩的字迹映入眼帘:“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您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镜头,不由得想起您带着许多画家老师来双龙,辅导我们画画,给我们办展览,带我们游览大雁塔、天安门的情景……”信的落款是安康双龙水墨画社团全体成员,后面附着38个孩子的签名。

像这样的信,宋亚平几乎每年都能收到,每次读时,总是深受触动。“这些信饱含着孩子们的真情,对我是种鼓舞,激励我继续为乡村美育工作呼吁奔走。”宋亚平告诉记者。

这些年,宋亚平的足迹几乎遍布陕西省各个乡村。除了艺术创作,宋亚平也希望让乡村的孩子因艺术受益。这一切源于她第一次去安康办美术巡展时的所见所闻。

当时,汽车在蜿蜒山路上不知转了多少弯,宋亚平一行才抵达山间的一所小学。走进教室,她的目光停留在堆放在角落的纸板和树皮上。

“这是做什么的?”

“都是捡来做版画的!”

听到回答,宋亚平心头一紧。那天,她几乎买空了附近小商店里的糕点和学习用品送给孩子们。看着孩子们欢欣雀跃,她的心才平静了一些。

从那以后,宋亚平组织团队多次深入安康开展艺术帮扶,给孩子们教绘画,带着他们去西安、北京办画展……

2022年5月,在宋亚平的筹划和推动下,全国首家乡村少儿美育基地在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正式成立。孩子们拿起画笔,描绘家乡之美,记录乡村变迁。爱与美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编排少儿公益舞台剧、关注特殊儿童美术教育、推动少儿美育基地建立……宋亚平说:“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关键要让孩子受益。”为了这一目标,从加强乡村基础美育工作、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到加大乡村美育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宋亚平连续两年将有关乡村美育工作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她竭尽全力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窗,并努力让阳光照进这扇窗。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宋亚平也找到了新的支点。最近,她正计划开展新一轮实地调研,琢磨如何以数字化赋能乡村美育工作,让孩子们都能得到美的滋养。

以美为翼,千千万万的“我”奔向辽阔世界,这世界也因“我”而五彩斑斓。随着更多力量的涌入,这个“双向奔赴”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2024年4月8日《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记者 杨杰)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