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乡村教育也能个性化定制

2024-03-13 15:59:12 来源:《浙江日报》 -标准+

日前,局长信箱里收到这样一封信:我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沈荡镇打工,孩子在沈荡小学读书。现在孩子放学后可以在学校待到五点半,可以做做回家作业,还有城里的老师来上拓展课。现在乡镇学校也能享受和城里一样的教育,让我们很放心,我会一直安心在这里工作,也会邀请更多的同乡来海盐,因为在这里,没有后顾之忧……

朴实的话,让我想起2022年遇到的一个农村孩子,他同样就读于海盐县沈荡小学,从小喜欢书法。但农村没有专业的老师,父母只能每个周末带着他,坐公交车去县城一家培训机构上课,光路上来回就要1个小时。

后来,我调研了全县所有乡镇中小学,发现农村课后服务资源缺乏是普遍现象,这不仅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还可能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海盐是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点县,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9年成功通过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地评估后,如何巩固推动城乡教育更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课题。我也一直在思考,农村孩子还需要怎样的教育?教学质量短板补上后,孩子的个性和能力又该如何培养?

仅凭农村学校的力量,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拓展课程难度较大,就算借助校外培训机构、协会等力量,也有不少现实问题。比如,如何吸引更优质的社会力量加入课后服务?如何把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辐射到农村学校,服务更多的农村孩子,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底色更厚一些、成色更亮一些?

教育数字化改革是其中的一把钥匙。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力推进部门间、部门与社会的多跨协同服务,抓住这一契机,我和班子成员讨论如何升级现有的课后服务形态,打造课后教育资源“超市”,打通部门、社区、场馆、非学科培训机构,将他们提供的入校服务课程集聚成线上“课程池”供学校挑选,在课后时间进校送服务。另外,还邀请名师入驻,优先保障乡镇,为学生提供免费直播讲学等,名师资源城乡无差别共享。

不过,想要抬高农村学校课后服务品质底座,关键还得打破资源壁垒。为此,由县教育局牵头,我们集合县公安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文旅局等12个部门开会,讨论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制。那段时间,这样的碰头会几乎每周要开,最终我们细化了《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意见》。

现在,通过“海盐·课后优服”数字化应用,共审核各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退休教授、非遗传承人等439人入校服务,支撑全县学校开出1879门拓展课程,其中乡镇782门,农村学校学生观看名师直播课程占比57.9%。

有了专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农村学校特色开始凸显。像秦山小学的跳绳特色项目获省级、国家级金奖,齐家小学获国家温馨校园称号等。

我认为,作为教育管理者、教育人,如何协同各方资源形成联动育人生态,是我们当下必须斟酌与考量的话题。特别对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同样渴望舞台,以数字化改革为手段,推进课后服务的高效协同与整体智治,或许是一种可观的尝试,去点燃孩子们的多彩梦想。

(作者 郭章洪 系海盐县教育局局长)

(2024年3月13日《浙江日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