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推进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

2024-03-01 17:32:36 来源:《河南日报》 -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农业科技发展是科技作为核心投入要素融入农业生产的过程,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的内生增长,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

农业科技发展的思路

优化配置资源要素。作为核心要素,科技不仅仅参与生产过程,而且带来现有生产要素配置与组合的优化、协同发展。聚焦“农田、农机、农技”,促进农业科技化、生态化、数智化、标准化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对科技带头人、种养规模经营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培训,逐步形成“专家+农技人员+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推广模式。

推动多主体利益联结。农业科技发展必然带来现代农业相关利益主体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创新,实行“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形成发展合力,确保农业收益和农民利益。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实现多种产业融合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融合发展先导区、智慧农场、田园综合体等产业融合载体,建立利益联结紧密、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的示范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生态保护等多功能深度融合、科学发展。

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科技创新服务于农业生产全链条全周期,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以科技与种业融合、科技与农业生产融合、科技与产业服务融合、科技与生态融合为路径,将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通过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构建种养加、产供销、农旅文等多元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

建构集约高效的组织服务体系。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化建设,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夯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基础地位,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系统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养农民的合作精神与现代契约精神。构建“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实现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融合规模化,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

总体上互补融合。农业科学研究方面,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关系;农业技术体系方面,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相结合。按照农业生产结构的层次,进行具体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配套,处理好农业农村部门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配置,以及部门间的科技配套,使各业并举,协调发展。

根本上高度智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智力开发,在农村普及科学文化技术知识,使农民尽快由“经验型”“体力型”转变为“科学型”“智能型”。

架构上充分密集。在农业科技总体结构下,建立适应本地情况的科技结构,有针对性加强对知识密集、资金密集以及劳动密集型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最终共同走向高度的知识密集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功能上绿色高效。推进农业有机技术、生态技术发展,发挥其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良好的人类生活环境、节省农业资金、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的作用,以提升农业效益。

前沿上动态优化。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结合的框架下,不同时期对二者应有不同侧重。目前,应侧重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把有限的农业科技资金投入生物技术上,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资源,有效保持生态平衡。

助推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必须谋划大战略、搭建大平台、推动大协作、实现大进步。通过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新动能;通过农业政策引导,持续释放新活力,以农业科技高质量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高质量。

前瞻布局,战略谋划。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要求,瞄准现代农业科技变革及发展趋势,战略谋划重大科技创新布局,结合基础研究和农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性等特征,系统化、梯次化部署现代农业未来一段时期的重大科技创新任务。

搭建平台,实现协作。农业科技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关键技术集成、关联企业集中、优势产业集群,搭建科技经济一体化平台,建设中原农业硅谷,促进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农业科技知名企业融入大平台,实现大协作,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技术路线并行,突破一批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支撑引领新业态和新模式,催生农业发展新动能。

创新机制,促进融合。加快农业科技发展,要推动科技与农业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创新,把科技与农业的融合变成主体的自觉行为。推进农业科技投入保障和持续增长机制改革,加强农业科技政策的衔接与联动,使各项改革朝着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各方利益合理共享聚焦发力。

有效对接,激发动能。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是农业科技发展最大的调节剂。支持农业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激发各个主体主观能动性,实现更大效能。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创新科研人员评价和奖励制度,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总目标,以解决重大战略性科技问题为标准,重视长期考核和稳定资助,强化各主体供需对接,深入推进研发与农业产业需求应用主体合作。

强化引导,释放活力。深化科技成果权属、转化收益分配等制度改革,健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进一步细化支持农业与科技融合的配套政策,完善产学研融合、科技投入、成果转化等政策。推动建立农业创业投资引导、知识产权运营等专项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探索建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化运作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作者 张红阳 系河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

(2024年2月29日《河南日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