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火热“村晚”传递乡土乡音乡情

2024-02-21 16:01:38 来源:《内蒙古日报》 -标准+

春节期间,多地热闹有趣的“村晚”给当地村民带去欢声笑语,也成为乡村浓厚年味的生动注脚。

“村晚”,顾名思义是“乡村春晚”的简称,是春节期间农牧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文艺晚会。发源于群众文化活动的“村晚”,不仅是中国人乡村情怀的展示,也是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的新风尚。过去,“村晚”一年办一次。近年来,文旅部连续组织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引导“村晚”由春节期间集中开展向节假日常态化转变,推动“村晚”四季绽放、遍地开花。如今,“村晚”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受欢迎度越来越高,由“年年演”向“季季演”延伸,由“舞台演”向“云上演”升级,由“现场看”向“网络看”扩展。

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虽然节目土得掉渣,有的甚至有点俗气,没有奢华的舞台和背景,没有立体炫目的灯光,更没有偶像明星,没有豪华的服装,但其突出自娱自乐、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等特点,展现乡景、凝聚乡情、富有乡韵。有的节目甚至是村里百姓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有村民熟悉的人和熟悉的方言、段子,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收获感悟、深受启迪。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村晚”,留住了浓浓的乡愁,也传递出乡村振兴下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

当下,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娱乐活动变多了,但接地气的文艺作品还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每到春节,常有村民无聊于吃“流水席”、刷短视频、打网络游戏等,觉得年过得越来越没意思、越来越缺少年味儿。别开生面的“村晚”,恰好走进人们内心,打发无聊、填补空虚。这些年,“村晚”已逐渐从区域的“小欢喜”发展成遍及全国的“大联欢”,从乡村小舞台走向社会大舞台。

与一般文艺演出不同,“村晚”从组织、策划到排演、搭台,村民是绝对的主角。大家聚在一起,有的提供物资,有的协调场地,有的参与演出,有的保障后勤,既亲身参与又亲自鉴赏。“村晚”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演出的内容也高度本土化,用反映群众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情的节目,演绎出十足的年味、乡土味、文化味,逐渐成为展示乡村文化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上了舞台能演戏,脱了戏服能种地。热闹火爆的“村晚”,既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树文明倡新风,使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同时,在共同参与筹办“村晚”的过程中,还增强了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部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可以说,“村晚”早已超越文艺晚会单纯的娱乐功能,而成为可以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和谐的纽带,成为传递乡音、乡土、乡情的桥梁。

(2024年2月21日《内蒙古日报》胡建兵)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