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村晚”中品味巴渝和美生活

2024-01-31 16:45:24 来源:《重庆日报》 -标准+

舞龙舞狮、唱村歌、表演非遗……1月26日,重庆市北碚区“村晚”在静观镇中华村拉开帷幕,由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近年来,“村晚”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逐渐成为新年俗。

如果说央视春晚是万家团圆之际的一顿文化大餐,那“村晚”则是满溢农家风情的至真乡宴。在年味浓郁的巴渝乡村,村民尽情在“村里有明星”海选赛、“赶场大比拼”晋级赛等活动中展现风采,奏响了龙年春节序曲第一章。

生活的赞歌,总是来自身边人、身边事。巴渝“村晚”节目多是父老乡亲们本色出演,洋溢着本乡本土的文化气息,既传递快乐也凝聚乡情,充满对和美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容贴近村民、折射生活,让“村晚”备受群众欢迎。比如,舞蹈《青疙瘩·疙瘩青》,取材于涪陵榨菜的传统制作技艺,其编舞、音乐等元素都呈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审美情趣,增强了“村晚”的感染力,更彰显出自身的文化自信。

“村晚”根植于乡土,凝结着乡愁,集中展示广大农民昂扬的精神面貌。无论何时,村民是这台晚会上的“C位”选手,群众文化是晚会最深厚的底色;无论是种地的、养殖的,还是返乡的游子,都有机会登台当“民”星。在“村晚”中,村民们吹拉弹唱,各显本领。这份一年一度的热闹欢畅,传递淳朴的快乐,展示热情与活力,一幅巴渝乡村的大美画卷徐徐展开,流露出真切的新年新气象。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村民的吃穿住行都已经大变样,文化需求也紧随而来,“村晚”等文化产品应运而生。但也要看到,时下,有些乡村的文化设施并未得到妥善利用,一些活动的内容也仍显单薄。因此,加快乡村文明建设,需要探寻更多“村晚”式文化活动载体,让乡村文化“活起来”、村民素养“高起来”,为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注入文化动能。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包括“村超”“村BA”“村晚”等在内的乡村文体盛事不断“出圈”“扩容”。这些,都是加快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篇章的一个视角。期盼“村晚”越办越精彩,也期盼更多乡村文化盛事不断涌现,让欢歌笑语荡漾巴渝大地的每一片山山水水,助力和美乡村建设走得更好更快!

(2024年1月30日《重庆日报》周荣光)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