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为什么“年”与乡村才更配?

2024-01-23 16:31:52 来源:《大众日报》 -标准+

买年货、逛大集、剪窗花、唱大戏、扭秧歌……比起城里,乡村的年味更加浓郁,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共同体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首先要从源头说起,过年本来就是乡土社会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当然两者有着天然的融洽。在乡村,人们终年劳作,难得的农闲时候,大家就要设置各种节庆活动来慰劳自己,庆祝收获,为生活增添喜悦和希望。对于广大地区相对漫长的冬季,在一年最重要的丰收之后,是最充足的休闲时间,所以,春节成为所有节日中最重要的、最欢快的节日就是必然。几千年的历史,人们不断地体味过年、丰富过年,使年的味道在广大乡村深深扎根。在离开乡村的城里,工商社会里,没有明显的生产旺季淡季,人们随时可以聚会庆祝,“年”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缺、不那么令人重视了。既然缺少了“年”所承载的基本意义,自然此年已非彼年了。

与此互为表里,乡土社会的特定结构,使“年”具备了特有的氛围和文化。费孝通先生曾把中国农村称为“熟人社会”,他认为,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过年的欢庆中,人们相互串门、拜年,走动频繁,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营造出浓厚的过年氛围,热闹非凡。而在城市,由于工商社会的流动性强,即使邻里之间,也缺乏乡下那种熟悉与亲切的交流,冷清许多,因此过年氛围也就相对淡薄。一个简单的对比:在乡村,人们不仅会将传统过年习俗延续、凸显仪式感,还会举行盛大的宴席,与亲朋好友一起聚餐、聊天,共度佳节,展现出新春生机勃勃的生动图景。而在城市,人们则更倾向以旅游、看电影等方式庆祝过年,这些娱乐形式就与普通的休假差别不大了。

乡村具有强大传统魅力的年,吸引着乡村人。城里人对年也有着乌托邦般的向往,“回村过大年”是大家心底共同的记忆。多数中国人即使久居城市,乡土也不是一种对象化的存在,而是肉身经验的真实组成,是情感的依存、精神生活的丰富来源,甚至是原初世界观的构造基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乡土。这种情感,很容易变为“年味不再”的失落。对他们来说,一旦有了在乡村过大年的舞台,大家也会自然地向往、参与,真正体会梦想中的年味。

年味不仅是对过年仪式感的追求,还是一种文化消费。如今,去乡村寻找年味正在成为春节旅游新时尚。而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正给我们搭建了这样的大舞台。

(2024年1月23日《大众日报》朱子钰 李梦馨)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