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把“认养农业”探索之路走得更宽

2023-11-22 16:15:07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标准+

在2022年试点成功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精选本地传统畜禽品种黑山羊、土猪、狮头鹅等10余个品种作为认养品种,根据市场价格情况逐一“明码标价”,通过政府搭桥,打通供需两端,提供给城里的消费者认养,禽畜养成直接交付认养人或单位。

“认养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它让消费者通过认养的方式,直接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在打通供需两端的同时,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

“认养农业”的发展形态多种多样,既有类似都安当地禽畜养成的情况,也有其他城市出现的“认养一棵树,收获一树桃”“认养一亩田,丰收同分享”“农事托管,认养稻田”等。随着消费者认养的对象越来越广,范围越来越大,这种方式为助力农业产业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一方面,消费者直接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并提出要求和标准,倒逼生产者强化对食品、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把控,无形中促进他们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这都最终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者作为“认养”的“甲方”,基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来安排或改进生产,这既能够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效益。

其中不可忽视的是,随着“认养农业”出现从小众化走向大众的趋势,它还具备点面结合、横纵联合的特点与优势。现实中,由于一些生产者自家的“庭院经济”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定向认养需求,所以会把“认养农业”的探索之路走得更宽,尝试通过合作、流转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能力。由此,更有规模的家庭农场、联产合作社等生产组织,也在这条不断探索之路上获得更大发展。

对于“认养农业”的发展,重在有力引导、趋利避害。从媒体报道情况来看,“认养农业”尽管呈现出诸多利好,但实际中的“履约”效果有时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既有生产者拿到“认养金”后,不注重抓好后期产品质量保障导致产生纠纷;也有消费者在“丰收期”毁约导致生产者陷入增产不增收等困境。此外,由于“认养农业”是个新生事物,法律界定也存在模糊地带,一些生产者担忧收取过多“认养费”会形成非法集资,等等。总之,“认养农业”的未来发展之路,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推动,使得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很多探索,起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面对像“认养农业”这样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之路,基于其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业潜力明显、民生福利丰厚、创新模式涌现的状况,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进一步紧密结合,强化政府、企业、消费者、农民等多方共同协作,让其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上发出应有之力、作出应有之功。

更进一步说,地方政府对这样的探索不仅要搭桥,还要善搭桥、快搭桥、搭好桥。

(2023年11月22日《广西日报》海潮)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