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守望董家口

2023-10-17 16:37:49 来源:法治网
分享:
-标准+

董家口边检站民警在码头和泊位进行例行巡查

接到去董家口边检站报到通知时,我还处于哺乳期。驱车前往董家口的路途中,一路宽阔的滨海大道,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然而越往前走,这些地方就被越抛越远,渐渐地,所有的繁华都驶离了我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连绵不绝的密林和田地。大约1小时40分钟后,车子在一座高楼前停下,打开车门,一股原野间的风吹过来,空旷而干净的天空下,“青岛董家口航运中心”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我即将战斗的地点了:泊里镇港润大道66号。

来之前我已经大致知道:董家口毗邻日照市,是一座正待开发的港口。但如果不亲临其境,难以想象到在经济如此繁华的山东青岛,还有这样一个原始而偏远的地方:这里的道路一直修到田间地头,因为人迹罕至而崭新空旷;这里的植被覆盖率极高,因为任其生长而葳蕤繁茂;渺然天地间的风,带着一种不由分说地鲁莽,直冲心田。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一片荒芜中蕴含着勃勃生机,但也是一个远离尘嚣的所在,生活极为不便利:除了办公楼和宿舍楼,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快递只有顺丰和邮政才能送达,其他快递只送到附近的泊里镇上。如果你要去镇上取快递,只能乘坐一小时一班次的公交车,或许你嫌它慢,但也没有更好地选择,因为这里根本叫不到滴滴和出租车。

为什么当初要选择在这里办公呢?“为了开发董家口这个港区。”执勤队队长李晓峰说,那是2014年,为了积极响应青岛市开发董家口的战略计划,一纸调令将还是边防军人的李晓峰等3人调到董家口,肩负起筹建董家口边防检查站的历史使命。那时,“董家口边防检查站”只是躺在文件中的一个名词,没有办公场所、没有人员编制、没有车辆装备。真可谓是“创业艰难百战多”,但他们知难而上,没有办公桌就从兄弟单位借,没有办公室就在港区食堂办公。从2014年到2017年这三年间,3人筹备组协调解决临时办公用房面积9600平方米,保障董家口港口岸18个泊位临时开放,从无到有地绘制出了董家口边检站的“雏形”。2017年6月22日,第一届党委班子宣布任职,与筹备组完成交接。9月4日,来自全省各地的16名官兵作为第一代董家口边检人集结到位,掀开了为董家口护航引擎的新篇章。

董家口边检站民警在码头和泊位进行例行巡查

“还没去过董家口港区吧?走,我带你去港区转转。”这话正中我下怀,为深入了解董家口,我跟随李队长驱车驶往海潮澎湃的码头一线。巡查车行驶在新建的港润大道上,这条道路经常有卡车频繁往来,运输着港区大宗货物,道路中间的隔离带栽种着一路木槿花,这种花儿在《诗经》中被唤作“舜华”,她的特点是朝开暮合,每一天都是一次崭新的盛开,就好似董家口的开发一样,每一天都有新的进展。在飞驰而过的村庄和树林中,我看到了一座白色的圆柱形建筑,在它红蓝相间的顶部刻有“董家口”几个大字。“这是什么?”我好奇地问。队长告诉我:“这原本是董家口港上的灯塔,它是董家口历史上的一个标志,为了纪念它,人们在这里修建了灯塔的模型。”随即给我讲述了董家口的历史:古老的董家口港,历来是军事、交通要冲,民国时创造过“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的辉煌。它位于泊里镇南12.5公里,处于海岬前端,在董家口设置灯塔,不仅因为这里是海上交通要塞,更因为它曾是著名渔港,在那个“一靠风,二靠潮,三靠使橹摇”的年代,董家口的灯塔就是海上的保护神,为无数进出董家口的船只指明方向,保驾护航。

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这座著名渔港进入了长期的沉寂。直到21世纪初,青岛市政府作出以董家口港为核心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推进,昔日小渔港焕发了大生机:因为董家口是世所罕见的天然优良深水港,港区的自然水深平均—15米,距岸1000米水深可达—20米,并且不淤不冻,适合全天候靠泊。它的开发生动地说明了什么叫做“因港而生,以港而兴”,一批批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为建设国家第一大深水港“一枢纽两中心”而挥洒青春汗水。2018年,注定是董家口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就在这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的批复》,这标志着董家口港拿到了走向世界的“国际通行证”,开启了青岛逐梦世界级大港的崭新历程。

2018年,对于驻守董家口的李晓峰他们来说,同样也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原公安边防部队响应党的号召,退出现役,加入新成立的国家移民管理局。董家口边防检查站正式更名为董家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45名边防军人脱下橄榄绿,换上了国门蓝:虽然制服变了,但边检人履行出入境手续的职责不会变;体制改了,边检人守护国门的使命永不会改!

董家口边检站民警在码头和泊位进行例行巡查

巡查车一路前行,“梦想飞扬董家口”几个大字在车窗外热血沸腾。海风荡漾中,李队长将车子慢慢停驻下,对我说:“让你看看世界最大的矿石码头。”我好奇地问道:“为什么说是世界最大?”他说:“咱们所在的这个码头可以满载停靠全球40万吨级以上的巨轮,来自全球的原材料和能源在这里迅速被接纳,现在全球想要来的巨轮挤破头,未来还要建设45万吨级呢!”我不禁咋舌,指着墙上那几个字赞叹道:“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效率最高啊!”李队长点头说:“你知道吗?40万吨级码头不但对于青岛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我们边检人,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20年1月1日零时整,就是在董家口40万吨级矿石码头,董家口出入境边检站举办了董家口港边检勤务交接仪式。星月朗朗,海风浩荡,民警倪国众、王皓誓言铿锵:“值班员同志,根据上级命令,现由我站正式接管董家口港口岸勤务,感谢你们的坚守和付出,我们必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维护口岸安全稳定,捍卫祖国尊严!”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时刻,夜色浩瀚中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正如董家口边检人澎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他们准备了六年!从2014年筹备建站组到2017年正式建站再到2020年的今天,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凝聚了多少边检人的心血!因为时代的一声召唤,五湖四海的边检人汇聚在一起;因为经略海洋的梦想,国门卫士勇当先锋逐梦千万里。在这个地处偏僻的董家口,他们远离岛城的繁华,远离温暖的小家,将奋斗的梦想安放在子良山港湾,将汗水编织进董家口的经路与纬路。

因为路途遥远,许多家在青岛的边检人过着不是两地胜似两地的“双城”生活。家住青岛胶州的张小东,从家到董家口的距离为80多公里,两地之间既没有地铁也没有班车,开车需要两个多小时,如果走高速还要交过路费,算一算来回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张小东决定每周只回一次家:周一来,周五回。每个驻守董家口的夜晚,他都是在加班中度过:他把全家福设置成手机屏保,儿子正在他和妻子中间露出虎头虎脑的笑脸。每当加班累了时,他就掏出手机,一张又一张翻看孩子的照片,或者跟儿子视频。从2018年来到这里,只在周末回家的生活持续了四年多,有时奔波在路上的他会有一种错觉:明明家庭和单位都在一个城市,却因为路途的遥远不得不过一种“两地”生活。不知道当他在夜深人静想念儿子时,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他并没有回答是还是否,也没有点头或摇头,而是告诉我:来这里第二年,儿子出生了,他给儿子取名叫“张安之”,哪个“安之”呢?就是“既来之则安之”的“安之”啊。这句话令我回味良久,或许这就是他的心声吧。身穿这一身警服,胸口就写着“忠诚”:无数个像张小东一样的国门卫士都是最普通的移民管理警察,是最平凡的守护者,然而如果没有他们忘我地奉献,执着地守护,董家口这个亿吨大港就不可能发出日益璀璨的光芒。

民警在执勤间隙,为新警举行宣誓仪式

2020年以来,抗击新冠肺炎已成为边检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构筑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第一战线”,董家口边检站启动了“三七”勤务模式:即7天执行勤务,7天集中隔离,7天休息坐班。并建立了“党员夜巡队”。执勤民警需要全副防护武装,24小时巡查在这片惊涛拍岸的海岸线上。李晓峰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还未破晓的清晨,他们就接到一位船舶代理的求助电话,说是一艘外贸船受到疫情影响,两位船员工作时间已超过合同规定,但安排替班又非常困难,这导致船员情绪非常激动,扬言谁要让他们出海,就要与谁同归于尽!

这通电话敲打着他的神经:生命安全、疫情风险、航行安危……来不及多想,他带着民警穿好防护服十万火急直奔现场,远远就看到两名船员站在甲板上,正与船长激烈地对峙。情急之下,李晓峰上前一步对他们喊道:“我们是董家口的移民管理警察!请相信我们,我们是来给你们解决问题的!”谁也劝不下来的两个人一听“警察”来了,仿佛看见了救星:“警察?你们能给我们解决问题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非要决一死战的船员这才下来,跟着李晓峰他们走进船舱做正常地交流。经过不断沟通协调,以船方增资的结果平息了这场战火。这艘巨轮得以正常开航后不久,单位就收到了船舶总公司送来的感谢信,深情地称赞国门卫士是这片海域的“稳舵撑帆人”。

是呀,在这片拥有10个开放码头、18个对外开放泊位、吞吐量破亿吨的国家第一大深水港区,哪一位移民管理警察不是稳舵撑帆的人呢?无论是港湾还尚未醒来的清晨,还是这海潮澎湃的子夜时分,只需谛听这吹过的每一阵风声,这翻腾的每一层波浪,这群身穿警服的人就能凭借耳朵分辨出这是哪个码头哪个泊位,因为他们对港区任一码头和泊位的熟悉,早已通过眼睛而扫描进心里。可以说已经达到了“非以目视,而以神遇”的境地:这浸润着多少个不舍昼夜的坚守啊,又蕴含着多少个寒来暑往的付出啊!

2023年3月14日,执勤民警梁志诚在对停靠于董家口港D2泊位的巴拿马籍“洛狄特”轮办理入境正检手续时,发现一名乌克兰籍船员所持的海员证中有一枚涉嫌伪造的中国出境验讫章。

“当接取证件时,我首先对办理的所有证件进行一个初步判断:哪些船员属于重点国家的,哪个国籍的证件需要录入第二证号或者第二姓名,然后按照‘查疑、查假、查伪的工作要求,结合每个国家的证件防伪特点对每一页进行翻阅检查。”梁志诚说。当翻阅到这本证件最后一页时,一枚中国出境验讫章映入他的眼帘,这枚验讫章印的大小与颜色触发了他的警觉,于是他进行了复核:发现这枚验讫章的“国”字体不是启功体,年月日中的“2”为圆肚形而不是直平形,尺寸上比真的验讫章尺寸略微大一点等问题,待他将这页放入荧光灯下时,发现照射之下无荧光反应:“我初步判断这是一枚伪造的中国出境验讫章,并将这份鉴定立即上报至站指挥中心。”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该名船员承认违法事实,并供认不讳:原来根据乌克兰管理规定,船员晋升必须满足一定工作年限,每五年进行一次资质认定,工作年限越长工资就越高。为了获取更高的工作报酬,该名船员通过乌克兰当地中介机构为其海员证加盖伪造验讫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给予责任人罚款人民币两千元整的行政处罚。

任何一枚伪假验讫章都难以逃过执勤民警的火眼金睛,任何一次违法出入境行为都难以通过国门卫士的把关。以梁志诚为代表的移民管理警察以严谨丰富的实战经验,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使命落实到日复一日,平凡又细微的出入境检查中,也融入到他们晨起暮眠的梦中……

2023年的3月15日,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当天的执勤民警董帅记得:“那天风特别大,已启动橙色预警,董家口也已封港。”但9点左右,前台执勤人员接到船舶代理的紧急救助电话,称其所代理的新加坡籍 “鲁贝”轮在锚地停泊期间,一名菲律宾船员突发性休克:“目前我们也判断不出病因,警官同志,他现在人已晕厥,呼吸微弱,急需入境就医啊!”

民警在紧急救扶受伤工人

接报后,值班员第一时间请示领导,立即启动紧急救助船员预案:派出当天执勤民警董帅、刘岩火速奔赴现场,同时联系海事局、引航站、直升机以及就近医院,十五分钟后,直升机载着执勤民警董帅等降落在船上,他们将晕厥的200多斤船员从船舱里抬到甲板上,此时该船员已失去意识、口吐白沫,前来救助的直升机仅能容纳五至六人,除了主驾驶和副驾驶,以及奄奄一息的船员外,最多还能容纳两人!在这危急时刻,董帅他们来不及考虑个人安危,钻进狭小的直升机坚持一路护送!

当天是橙色预警,风很大而机舱很小,直升机一路颠簸,为了保持患病船员的身体平衡,董帅全力扶住船员躯体不至移动,刘岩不停地搓着船员的双手,用这种方式传递着自己的体温与关爱,但凭着体温的传递,他感觉到这名船员的双手越来越凉,呼吸和脉搏也越来越微弱,此刻两位民警的心情也如同直升机的颠簸一样忐忑着,他们不间断地呼唤着船员的名字……

飞往医院的航程大约有二十多分钟,这二十多分钟对于两位民警来说,是倍感煎熬的二十多分钟,虽然是春寒料峭的三月,但两人的脑门沁出细密的汗珠,执勤服的后背也一点点被濡湿。在飞翔的隐隐噪声里,他们彼此交换着焦灼但坚定的眼神,两人都能听得懂对方的心声:人命关天啊,一定要把船员送到医院,一定要救成!

直升机的飞翔就是在与死神赛跑!一分又一秒,当直升机终于降落在西海岸新区青医附院时,四周已围满人民群众,他们拿着手机记录着这一幕……机门打开,董帅和刘岩抬着生命体征微弱的患病船员,将他交到了赶来救治的医护人员手中。

经医生诊断,该船员为突发性脑溢血:“再晚个六七分钟就没救了!”经过昼夜不息的抢救终于转危为安,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性命,十多天后,该船员被从重症监护室转移到普通病房。董帅他们前来探望,清晨的阳光透过病房的玻璃窗,洒在这名船员的身上,扶他坐起的医护人员提醒他说:“快谢谢一路护送你来的警官们,为你送来生命晨曦的是这几位移民管理警察啊……”该船员眼里含着泪水,对着两位警官比着大拇指!

董家口边检站民警在码头和泊位进行例行巡查

作为这片海港国门的守望者,董家口边检人不仅仅是铁面无私的执法者,更是以人为本的爱心传递者,在他们这一身藏蓝的警服中,流淌着超越国边界的鲜红血液……3月27日,“鲁贝”轮船长委托船舶代理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飞速救援显国际大爱,蓝衣胄甲展边检风采”。船舶代理说:“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代表船方往贵站送感谢信和锦旗了,虽然这董家口边检站是个才建站五年的单位,但是这五年来,他们救助的人员不计其数,什么叫急船方之所急,想船方之所想?这些层层叠叠的感谢信和锦旗就是最好的答案。”

警察节来临之际,应驻地党委之邀,我们走进泊里民俗博物馆,听讲解员生动地解说泊里镇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身临其境地感受董家口的人文风情。当来到博物馆那幅灯塔影像前时,令我想起了刚来时跟随李队长看到的灯塔,那座矗立在董家口港区的白色灯塔,不禁脱口而出:“这不是灯塔吗?”讲解员微笑着介绍说:“对,这幅影像就是董家口的灯塔。它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矗立于董家口港的最前端,大家可以看到,整体塔身用青灰色石块垒成。在那个摇橹挂帆的年代,在苍茫险峻的出海岁月里,董家口的灯塔就是海上的航标,为世世代代的渔民指明方向、保驾护航。”仔细聆听着讲解,我的眼前浮现出灯塔照耀的画面:才开始,那束光是电石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乙炔灯,后来又换成了电灯,而今天,这束光幻化成了熠熠闪烁的警辉,那是移民管理警察肩扛的银星,在董家口的月光下流淌成银辉闪耀的灯盏:为每一艘巨轮照亮前方的路,将温暖注入每一位思归的旅人。那月光下的警辉融进了“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情怀,护航着每一个惊涛骇浪的夜晚,引擎着每一个波澜壮阔的日子。就让这熠熠警辉化作灯塔之光守望在董家口的岁月深处,照耀着国门卫士的使命与荣光,更照耀着一个亿吨大港的崛起,一个大船时代的来临。

(作者:李明珠  摄影:钱程 刘岩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