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便民村路缘何不便民?

2023-10-11 16:07:29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
-标准+

只有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村路建设管护的受益者、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类似“便民村路不便民”的尴尬才能有效化解。

村内主干道路上,路边杂草树枝向路中蔓延,路面宽度比刚修建时窄了约1米,导致往来车辆通过时常被树枝剐蹭,且错车困难,车辆之间磕磕碰碰时有发生;临沟路段道路本就不宽,路边却没有安装任何防护措施,村民开车通过时生怕车轮不小心陷进沟里;有些路修在少有人通行的地方,笔直的水泥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和车辆通过,路面上杂草和尘土随处可见……“十一”期间,笔者在乡村走访时看到的这些情况,体现出一些农村道路建设管护方面的问题。便民村路不便民,亟须引起重视、有效应对。

农村道路,村民天天都要走,是和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设施。而在笔者看到的这些路段中,村民日常出行只能走得小心翼翼,若是再遇到意外事故,心里添堵不说,还可能引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当然应该看到,这些路在刚修建的时候,都是出于便民的目的,可能在起初一段时间也起到了便民的效果,但为什么没能持续便民,反而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甚而埋下交通安全隐患?笔者分析,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因为村庄内部道路存在重建轻管问题。笔者沿着村路出村,走到村外的柏油路上,能看到路面平坦宽阔、整洁漂亮,与路边杂草丛生、路面越来越窄的村内水泥路形成鲜明对比。村外道路的良好路况,显示出近年来我国农村道路建设的成效,但村内村外路况的反差也提示我们,目前村庄内部道路的管护还存在短板,管护责任的落实还不够到位。有村民告诉笔者,村内主干道路是靠政府出资和村民筹资共同建好的。由此可见当地政府部门和村集体并非不重视村路建设,但重建轻管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和村集体沟通联系,把谁来负责、由谁管护、管护什么、钱从哪来等可操作的细节明确下来,执行到位。

其二是因为村路规划虽然征求了村民意见,但村民知晓度和参与度还不够高。有村民告诉笔者,个别水泥路几乎没人走,是因为道路规划时就出了问题,对于这条路为啥要修、是谁修的、何时完工,一些村民甚至并不知情。其实,村路建还是不建、建多宽多长、经过哪里,都应该紧紧围绕村民和村庄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提前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如果脱离了村庄实际和村民需要,路修得再宽再好,也只能造成资源浪费。现在道路等乡村基础设施修建前,往往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联系党员代表等方式了解村民需求,但在此基础上,也应考虑到一些在外务工人口、老年人和孩子等有特殊需求的农村居民,精准细致做好后续沟通,不断完善乡村道路建设问需于民、群众参与的环节。毕竟村路主要是村民用,村路修不修、如何修应该主要由村民说了算,村路修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村民满不满意。

其三是因为村路建设与管护的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不可否认,村路管护存在资金不足的挑战,但从笔者所见,有的路没人修、有的路没人走,说明问题也不完全出在资金不足上面。至少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和科学规划,没人走的路或许可以不修,把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常用道路的管护上面。这提示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不能只是“拨钱了事”,而是要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流程,资金到位后,还要做好后续服务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确保把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排在优先位置,确保便民路能持续便民。

当前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还比较大,乡村需要花钱的地方还不少。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见到的便民村路不便民问题就尤为让人心疼。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还应秉持“为农民而建”的原则,充分尊重和考虑农民的意愿,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只有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村路建设管护的受益者、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类似“便民村路不便民”的尴尬才能有效化解。

(2023年10月11日《农民日报》侯馨远)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