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千万工程”迭代升级

2023-08-03 17:14:35 来源:光明网
分享:
-标准+

二十年来,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扛起“千万工程”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使命担当,历经“千村精品、万村美丽”的深化提升,再到如今“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探索出一条独具浙江特色的、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的乡村振兴科学路径。“千万工程”业已成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龙头工程,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浙江样本。

为持续擦亮“千万工程”金名片,浙江下一步将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千万工程”新画卷,推动新时代“千万工程”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其中,浙江省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指出,要把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与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等重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发挥“千万工程”的创新、示范、引领作用。事实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依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重构,助推乡村经济重构,构成“千万工程”提质增效的强大引擎。因此,总结“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土地整治项目的浙江做法经验,是深入把握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题中应有之义。

重构生产空间,探路共享共富

在共创共富的思想主线引领下,“千万工程”聚焦产业兴旺这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决胜之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切实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其中,以实现功能提升和乡村增值作为核心逻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奠定了重要基础。浙江省推进实施“千万工程”的过程中,以农用地整治和低效建设用地整治为契机,激活乡村的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从而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打造未来产业场景。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省是“千万工程”的内在要求,而农用地整治为实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创造了规模种植和机械作业的必要条件,成为农业提质与农民增收的有效推手。以杭州市临平区超丁村、三星村等村落为例,浙江省众村落依托“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实现“问题农田”向“千亩良田”的华丽转变,成功打造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生态良好、适合规模种植和现代农业生产的优质农田。在农用地整治成效的基础上,“千万工程”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各地特色农业基础,收获了可持续、可复制的现代农业经验。例如,平湖市龙萌村凭借杨树港项目区的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形成现代农业种植、种质种源研发、休闲观光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引入中以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蓝城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等农业产业项目9个,全面助力平湖市打造“农业硅谷、农创高地”。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千万工程”亦注重打造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而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治可以为产业落地提供必要的土地和资金支持,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一方面,低效用地的拆旧腾退、集散整合可以有效盘活乡村发展空间。例如,桐庐县富春江镇的七里泷、孝门、里董等村通过有序开展建设用地复垦,以所获指标保障了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的落地;与之类似,莪山畲族乡的沈冠村通过石材厂的清退、复垦,拓展建设用地流量空间40余亩,为全乡重点产业项目的发展提供场地。另一方面,借助增减挂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创新,建设用地整治的节余指标可以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筹措资金。以嘉兴市嘉善县为例,该地针对“低散弱”企业遍布村域的问题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腾退产能低效企业,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既为“飞地”项目开发腾出了用地指标,还通过交易结余指标为腾退村筹措了参与“飞地抱团”的发展资金。

优化生活空间,构建美丽人居

新时代的乡村是全域和美的美丽乡村,在推进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浙江省 “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整治切入,以土地整治为依托,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重塑乡村人居环境新面貌,着力推动环境改善和城乡融合发展。

“千万工程”着眼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从抓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等项目发展延伸至农房改造、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乡村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治理等领域,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农村全面发展迈进。在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庄、提升农村居住品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导向下,浙江省以村庄规划引领,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并协同编制配套规划,扎实推进农房拆旧建新、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户搬迁集中安置等整治工作,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于2017年率先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立面整治、庭院改造、道路提升、打造景观节点等环境整治工作及水电气路统筹建设等项目,着力推进21村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人居环境从点到面、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在落实人居环境改善的规定任务之余,浙江众多村镇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将村庄整治与产业发展结合,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村庄整治路径。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按照“保护耕地、集约用地、结构优化、产业美化、农民增收”的原则,着力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业展览、农事体验和农产品品尝4个农业生产功能分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心。在具备区位条件和文旅资源的乡村地区,推动土地整治及生态修复工作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也已成为浙江多地典型的村庄整治模式。依托土地整治项目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景观、挖掘乡村特色,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重构,助力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保护生态空间,创新绿色转化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发源地,浙江省“千万工程”工作多年来持续贯彻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创新绿色转化,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浙江省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依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美丽河湖建设等具体项目,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受损乡村生态、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绿色产业,深入分析整治修复后土地资源的市场经济价值,激发社会资本动力,为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奠定基础,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注入动力。

在矿山生态修复的实践中,“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的整治模式于浙江数个矿区取得成效。温州市塘下镇自2018年启动矿山综合治理,对山体岩石进行削坡整治、“织网”护坡和喷播草种灌浆,让裸露的岩体披上“绿衣”;通过招商引资,对整治出来的土地同步进行综合开发,建成了一座集休闲绿地、生态殡葬和生命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陵园,打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乡间“沉睡”资源变为城乡“流动”资产,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在村庄生态保护的实践中,“生态保护+特色文旅”的整治模式为多地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丽水市松阳县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注重对传统村落生态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对生态湿地、古树名木进行普查挂牌,对村庄水系和水利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地域特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实现村落保护规范化、人居环境品质化和整体风貌协调化。在此基础上,松阳县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串点连线成片保护和主题化旅游线路设计研究,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公共产品转化为民生福利,走生态立村、美丽生财、村民共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 张英男 马历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2023年8月3日 光明网)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