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用文化涵养乡村的精气神

2023-05-30 17:33:21 来源:《新疆日报》
分享:
-标准+

从只有一间商店,到拥有几十家农家乐;从一个深藏在山沟里的传统村落,到拥有书院、美术馆、文学馆的旅游目的地——近日,新疆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刘亮程在一场研讨会上介绍了十余年间随着艺术家的到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发生的变迁。

在这场以“文学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与会嘉宾们积极推动乡村文旅融合项目落地,探索文学资源转换为乡村文旅体验产品的可行性,探讨新时代文学作品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力点。闻一知十,文艺能够为、并且应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些什么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直以来,乡村都是各类文艺作品反复演绎的母题。走进新时代,摆脱了困扰中华民族千年的绝对贫困痼疾,广袤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波澜壮阔的历程更为文艺创作提供了营养丰富的深厚土壤。当我们探求如何让源于土地的文艺作品反哺乡村大地,不妨回归创作源头,叩问创作灵感迸发的瞬间,不难发现首要任务正是通过激活文艺形式,把乡村本身所具备的人文与自然之美挖掘出来、把蕴藏在乡村生活中的文化底蕴释放出来,从而加深各族农牧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加强文化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近年来,新疆的艺术家们扎根沃土,把细腻入微的艺术触角延伸到了乡村、牧场,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比如文学作品《一个人的村庄》《阿勒泰的角落》,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一个个触动心弦的艺术表达,都是激发共鸣的有效形式。

实现文化对乡村的滋养,关键在于充分发掘和利用文化资源,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在木垒,不仅有艺术家村落菜籽沟村,还有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以浓厚乡情乡趣吸引众多游客的月亮地村;又比如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的刀郎农民画已逐步形成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模式,一幅幅民俗风情浓郁的农民画成了当地农民画家增收致富的又一渠道。

通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广大农民荷包鼓起来了、腰杆挺起来了,更可贵的是精气神抖擞起来了。他们对乡村建设充满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追求物质上的富足,更有精神上的收获,就像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这个远近闻名的“画家村”,起初是村民为画家们提供食宿和向导,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村民爱上了绘画,正如该村村民所说:“看到村里孩子长了见识,因为画家们的到来而喜欢上艺术,比自己挣钱还高兴。”

以文化涵养乡村的精气神,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有理由期待以文化赋能促进物质和精神的良性互动,推动广大农民把自豪之情、热爱之情转化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进动力,在广袤乡村描绘更为动人的壮美画卷。

(2023年5月30日《新疆日报》张蓓)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