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让文艺宣传更接“地气”

2023-05-19 16:54:56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标准+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艺宣传作为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必修课”,必须在方法上求新求变,既要形式多样有新意、又要内容实在捞干货,在更接“地气”中点燃兴趣、聚焦目光、直抵内心、余音绕梁,在为新时代鼓与呼中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文艺宣传更接地气,就要让“好声音”余音绕梁。当下宣传思想战线的重点任务就是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普及惠及各族干部群众,让博大精深的理论、养分十足的思想、高屋建瓴的观点直达干部群众心间,让干部群众在愿听爱学的同时,还能深学细悟、践行落地。党的政策理论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要摒弃“枯燥无味”“刻板单调”的印象标签,借助文艺有趣、亲民的力量,既“有料”,也“有味”,让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听得懂、学得会、能领悟”,真正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让“好声音”余音绕梁。

文艺宣传更接地气,就要推出趣味“新课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读书求学、还是干事创业,当我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想去探索,并且会坚韧不拔地探索,文艺宣传工作就是从受众的兴趣出发的。干部群众理论基础不同、学历经历各异、性格偏好天差地别,既然对象不同,宣传工作就不能“大锅炖”和“一刀切”,只有提前收集受众需求、准确定位主题内容、预见预判反响作用,才能达到成风化人的效果。所以,文艺宣传要下接地气推出趣味“新课堂”,在传播方法上,设置时间灵活、内容丰富的“云端课”,土味满满、移步换景的“田间课”,沉浸体验、心灵共振的“实景课”;在传播形式上,有优美歌曲、曼妙舞蹈、捧腹小品、震撼话剧等“文艺范”十足的样式;在传播效果上,能让群众打开心结,能为基层干部解疑释惑,能让党和群众的心更加贴近……这些更能点燃干部群众的学习兴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到位。

文艺宣传更接地气,就要发动和依靠群众的力量。干巴巴的论述不是基层群众所擅长的,但是基层群众擅长把道理、理论、心得、感悟编成民歌小调、排成戏曲舞蹈,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政策宣传引导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群众,更要想方设法把他们感召起来,让他们讲述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变化,以一场场有滋有味、有形有感、有料有味的“村镇小课堂”“社区大联欢”“基层辩论赛”等活动为载体,让十里八村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进来,让身边人讲活身边事、用土方言讲透大道理、用自编自演的节目点燃好氛围,能真正让文艺宣传影响更多人、激励更多人、惠及更多人。

(2023年5月19日《青海日报》沙文婷)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