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守好“两条底线” 夯实农业强国基础

2023-05-17 17:12:28 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
-标准+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落实这一要求,就要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实基础。

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底线

农业要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首先必须强。

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和意识。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一是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多措并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二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严把耕地用途关、利用关、监管执法关,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三是保护提高种粮抓粮积极性。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扩大粮食奖补范围和额度,健全种粮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进一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多渠道加大建设投入,持续提升高标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和智慧化水平。二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大幅度提高优质耕地占比数量。三是提高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探索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厂区、盐碱滩地、沙漠戈壁等发展设施农业。

进一步突出科技支撑作用。一是推进联合创新。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整合跨学科优势力量开展技术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二是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将提高粮食单产作为主攻方向,培育推广一批高产抗逆粮油新品种,集成示范一批绿色高效种植模式。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作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际需求,进一步引好用好创新人才,育好用好乡土人才,有效解决科技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优化帮扶机制,是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简化识别程序,对“三类人群”和“十类重点户”,要重点排查,确保应纳尽纳。二是落细落实分层分类帮扶。坚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综合运用产业发展、稳岗就业、金融帮扶、消费带动等途径,促进困难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三是稳妥标注风险消除。坚持实事求是,不盲目追求风险消除率,对于监测对象消除风险后又出现新的返贫致贫风险的,要重新识别为监测对象,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推动帮扶产业发展。产业振兴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一招。一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培育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地方特色、带动能力强的产业,不断增强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积极探索帮带模式。加强载体打造和政策落实,优化“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脱贫人口参与现代化生产经营。三是抓好消费帮扶。发挥农批、商超和电商平台优势,积极开展网上销售、产销对接活动,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增收。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增收,是检验脱贫攻坚成色与质量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一是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强技能培训,推动转移就业,促进就近就业,支持返乡创业,持续增加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二是持续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做优做强精深加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增加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三是持续增加财产性收入。发挥企业带动作用,让更多脱贫群众融入特色产业发展,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持续增加脱贫群众财产性收入。

(作者 范海燕 许保疆 河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

(2023年5月17日《河南日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