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如何打破学历“硬性指标”僵局

2023-05-05 16:43:55 来源:《法制文萃报》
分享:
-标准+

2023年3月,一段“失意书生”的独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共鸣。这段独白来自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当下许多年轻人的困境。

这些年轻人在十余年寒窗苦读后,取得了比较高的学历。然而,当他们踏入社会,想要找到一份专业对口又薪水尚可的工作时,却发现并不容易——体力劳动固然能赚取一些收入,但又放不下高学历的身段,因此陷入了尴尬和困顿。“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他们感觉自己像极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这种背景下,“孔乙己文学”成为一个时代的代名词。它指的是那些念了大学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和苦闷。这种不上不下的“悬浮”状态,让他们感觉自己既不是社会的一分子,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

央视网在3月16日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孔乙己文学”的背后焦虑。文章指出,学历虽然是敲门砖,但也是一种束缚和限制。显然,学历文凭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硬性指标”,并且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个人的职场发展和社会地位。此外,学历还成为了许多人无法逾越的障碍,尤其是那些没有家庭背景或社会资源的人。这既反映了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也暴露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体制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打破这个僵局,让更多人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公平的机会。

首先,需要改变人们对学历的盲目追求和崇拜。学历并不是一个人全部能力和素质的代表,它只是教育背景的证明。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应给予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需要深刻反思教育体制的问题。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和不公正的现象,例如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考试制度僵化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最后,需要推动教育创新和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们可以探索更多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方式,例如在线教育、个性化学习等,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和兴趣,打破传统的学历观念和局限。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问题,并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也应开放心态,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与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念了大学、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年轻人走出困境,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2023年4月27日《法制文萃报》冯嘉星

编辑:张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