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分手后“吐槽”前女友,多平台发布侮辱性言论

法院判决:侵害名誉权

2023-02-27 17:24:31 来源:《河南法制报》
分享:
-标准+

案情介绍

被告薛某与原告周某原系男女朋友关系。二人分手后,薛某以周某不予返还收取的钱款和受周某欺骗为由,在抖音平台上多次发布视频,并配文“我被周某骗了5年,16年初认识,她冒充单身小姑娘……”等文字。同时,薛某通过手机多次对周某进行骚扰,发送“周某你不还我钱,我要你身败名裂”等内容的短信,发布的内容均系对周某侮辱性的言辞,对周某的名誉权造成损害,对周某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伤害。2022年10月13日,周某将薛某起诉至河南省鄢陵县人民法院,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审理结果

鄢陵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薛某通过短信、抖音等媒介平台侮辱周某,对周某名誉权造成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于2022年12月8日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薛某立即删除其发布的侵害周某名誉权的相关内容,并发表向周某致歉的声明;赔偿周某精神损害抚慰金6000元。

判决后,薛某不服提起上诉。2023年1月18日,河南省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终审判决,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一条规定,民事主体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互联网非法外之地,公民的人格权在网络环境下同样受法律保护。抖音等作为一种可拍摄短视频的社交软件,给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发言机会,保障了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注意谨言慎行,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平台的内容发布应是积极健康、符合公序良俗的,切勿图一时之快对他人进行随意侮辱,任何恶意诽谤的行为,利用抖音等网络平台散布不实信息,损害他人名誉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3年2月27日《河南法制报》记者 胡斌 通讯员 乔瑞锋 葛志芳)

编辑:张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