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乡村振兴大咖说 | 让乡村百姓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温度

2022-08-10 18:53:46 来源:法治复兴号(《法制文萃报》微信公众号)
分享:
-标准+

让乡村百姓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温度

焦洪昌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下,如何在乡村基层厚植法治文化,让乡村百姓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温度?日前,国务院参事、农工党中央社会与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焦洪昌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法制文萃报》记者采访。

《法制文萃报》:在乡村这种以情为纽带的社会,如何有效地预防纠纷?

焦洪昌:预防纠纷有两种方式:一是要让百姓了解宪法、法律、法规,普法应该说是解决纠纷的一个前置。另一方面,减少、预防纠纷要设立一些体制、机制来保障纠纷的化解。所以,我们现在提出给每个村配法律顾问、配律师,村民有了纠纷以后,可以向他们进行法律咨询,这样大量的问题可以在这个环节解决。当然更深入来说,真正有了纠纷以后也不可怕,我们现在有调解机制,通过设立调解委员会,让这些智者、懂法的人、法律明白人去帮助村民,这样就可以化解纠纷。

《法制文萃报》:建设法治乡村要求自治、法治、德治并重,您怎么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

焦洪昌:在自治、法治、德治中,自治是基础,在任何社会治理里,我们要相信人民群众自我管理的能力。法治是保障,光有自治的热情、有自治的制度,但是如果在自治时不遵守程序,不遵守规则,甚至违反了以后怎么处理?这种情况下,法治是一种指引,一种规范,也是一种约束和监督。德治是目标,不管是通过自治,还是法治,最终还是要实现人们道德观念的净化,通过一个自治的人,有善良、美德的公民,来构成一个理想的社会。

《法制文萃报》:如何引导乡村从自治走向法治,有什么有温度的方法?

焦洪昌:怎样让公民有从自治到法治的观念转变?我觉得,宣传、启蒙是少不了的。要让老百姓真正感觉到法治的温度,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宣讲的方式;一是让老百姓切身感觉到法治的力量。从宣讲的方式来说,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介,照片、图片、板报、广告宣传栏、报纸以外,现在用新的传播媒介,如通过抖音、短视频、短消息等,都是一个重要的形式。

《法制文萃报》:在乡村基层厚植法治文化,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焦洪昌: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谈到: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和西方的法理社会是不一样的。乡土社会靠习惯、靠文化的传播。在法治乡村的建设中,法律、法规是外在的、强制的,真正的要义是需要通过文化来渗透,这种文化应该转化成一种观念、一种理念。

《法制文萃报》:您认为什么样的普法是有温度的?

焦洪昌:我觉得讲故事,是我们进行普法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一是,故事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是我们身边的人或事。二是,故事里边有人物、有情节、有逻辑、有价值、有理念。关键是讲故事应该怎么讲,通过什么方式讲,让大家真正体会到法治的力量、法治的温度。

《法制文萃报》:法治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是什么?

焦洪昌:法治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就是让公民知道自己享有什么权利,必须履行什么义务,政府也要知道,对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当公民有需要时,政府应该伸出援手,让政府的阳光照到每个人的心里,那这个社会就是我们愿意生活的社会。

(2022年4月1日 法治复兴号)

(来源 | 《法制文萃报》)

(策划 | 章兴成 苏鹏 王婧)

(记者 | 岳雷)

(美术设计 | 李海英)

(摄影、制作 | 宋逗 岳雷 仓云博 张奕辰)

(编辑 | 吴灏 岳雷 张奕辰)

编辑:张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