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实施,贵州监狱系统紧扣法治宣传教育核心任务,立足职能定位,同步推进“送法进校园”与“法治进高墙”两大行动,既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又为罪犯教育改造夯实法治根基,彰显出贵州监狱的法治温度与责任担当。

图为校园宣讲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与安全需求,贵州多所监狱联合地方政法机关、学校创新教育形式,开展分层分类的法治宣传活动,将安全知识与法治理念融入校园生活,以多维护航守护青少年成长路。
在中学课堂,贵州省未管所受邀联合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法院启动“未爱护航法伴青春”系列专项活动,民警与法院工作人员组成的宣讲团队先后走进石阡县5所中学,聚焦青少年犯罪预防与自我保护两大核心,通过“案例剖析+法律解读+互动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讲解相关知识,让师生在沉浸式课堂中树立法治意识;白云监狱民警李燕琼则在贵阳市第三中学以“年龄不是护身符”为主题,通过“网络犯罪”“毒品宣教”“互动问答”三个模块,并借助“警察小熊”调动现场氛围,将法治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有效提升学生法治观念与自我保护能力。
在小学课堂,羊艾监狱心理矫治中心民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朱艳为贵安新区尚义路小学二年级200余名学生带来“我的身体我做主”防性侵专题讲座,打破传统说教模式,以“游戏+动画+心理疏导”的形式,引导孩子区分“友好触碰”与“不适触碰”,认识隐私部位,同时以温和话语消除孩子心理顾虑,鼓励他们勇敢说不、及时报告。

图为校园宣讲活动。
在幼儿课堂,黔东南监狱团委联合一监区党支部青年民警走进凯里市第十七幼儿园,开展“安全小卫士养成记”主题活动,民警欧贵应考虑到幼儿认知特点,采用“情景模拟+儿歌口诀”的趣味形式,在“防拐骗”环节总结应对策略并编创记忆儿歌,在“防欺凌”环节演示求助三步法并组织情景演练,让幼儿在互动中建立安全认知,将防护知识转化为日常习惯。
各监狱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实施要求,结合罪犯教育改造实际需求,创新教育载体、优化教学模式,以精准施教助力罪犯走向新生,推动法治教育从“形式覆盖”向“实效转化”转变,帮助罪犯树立法治观念,为其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沙子哨监狱迅速构建“法治正心”宣讲教育体系,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核心打造“一区一品”特色项目,通过书法心理融合课堂、改造故事分享会、主题读书班等载体,同步开展法条诵读、情景剧演绎、“改造之星”评选等活动,将法治学习与日常考核结合;推出“每日法条”可视化视频栏目,利用固定时段集中学习强化记忆,发放《法律成长日记》引导罪犯主动思考;创新开展“法语・涂色卡”活动,将法律条文与绘画创作结合,邀请罪犯亲属参与,实现“高墙内深耕+高墙外呼应”的协同教育效果。
黔北监狱为切实回应罪犯法律诉求,开展《法律疑问登记》问卷调查,围绕刑罚执行、婚姻家庭等7大类问题精准掌握需求痛点,特邀律师开展专题宣讲,结合实务案例解析焦点问题并给出操作建议,互动环节中律师还为罪犯逐一解答具体法律疑问,并承诺提供后续公益法律服务,有效缓解罪犯法律焦虑。
轿子山监狱联合民盟安顺市委,邀请律师开展“黄丝带”帮教活动,以狱内广播形式向全监罪犯普及法律知识,律师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与婚姻关系、子女抚养权、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等相关的内容,帮助罪犯厘清家庭法律关系,消除认知误区,为其回归社会后处理家庭事务、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指引。

图为监狱宣讲活动。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