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黄果树瀑布前,一名与家人走散的小女孩正在啜泣。巡逻民警迅速上前,通过微信群发送消息,几分钟内就帮孩子找到了妈妈。这温情一幕,是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分局景区治安派出所日常工作中的平凡瞬间。

图为民警在景区巡逻现场。
而这样的瞬间,在年均接待游客580万人次的世界级景区黄果树瀑布每天都在上演,景区治安派出所的6名民警和53名辅警以“景警融合”的模式,守护着115平方公里的景区安全,成为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景中有警,警随客动
黄果树瀑布景区由18个大小瀑布组成,旅游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4万到5万人次。为应对巨大客流量,景区治安派出所树立“警力跟着游客走”的理念。
景区治安派出所建立定点定岗与动态管控巡逻机制,强化对景区、交通要道等人流车流密集区域的执勤巡逻力度。巡逻民辅警每天巡逻往返各景点至少4次,行走约两万步,以坚实的脚步守护游客平安。
所长姜毓红在黄果树迎来了第18个“五一”假期,他早已习惯了节假日全员在岗的工作节奏。“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井喷状态,我们每天都要根据景区和游客的情况进行研判,调整工作部署。”姜毓红的话语,道出了景区民警节假日工作的常态。
科技赋能,智慧护航
2023年5月,在省公安厅支持下,黄果树旅游区分局景区治安派出所经过改建完成“提档升级”。如今,派出所服务厅既是监控调度指挥室,也是服务窗口。
通过监控显示屏进行网巡,民警一个人就能完成视频网巡和值守。派出所已接入景区内视频监控点位848路,打通智慧旅游系统,实现可视化、扁平化指挥。
“丢东西、走散走失是最常见的求助,用景区视频监控及人脸识别系统一找一个准,”辅警金玉石说,“一年差不多要帮游客找回各种丢失的物品近千件。”科技的助力,让景区警务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小小微信群,发挥大作用
面对每日数万的游客量,21.4公里游线的景区,如何快速服务游客?景区治安派出所建立了快速服务微信群,形成了公安分局各接处警部门、旅游集团公司各部门、一线网格员等协同指挥、联合行动的局面。
同时,景区治安派出所积极推广“指尖警务”,建立景区保卫、环卫、后勤、观光车工作人员、酒店旅馆、导游等工作群,群内人员共计1000余人。
这些微信群在服务游客、调解纠纷、打击违法犯罪、收集情报信息、排除安全隐患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打通了服务游客的“最后一公里”。
纠纷快速调,矛盾即时解
在景区,纠纷调解需要特别的技巧和速度。景区治安派出所建立旅游警务网格警务室1个,配备社区民警3人、辅警3人,分为大瀑布警务、天星桥景区、陡坡塘景区三个网格。通过联合检查、联勤联防等多种形式密切发动网格员,参与辖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掌握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对各类基础要素和风险隐患实现精准掌控。
此外,景区治安派出所还建立健全“多所联动”“警调衔接”工作机制,当游客和当地群众发生纠纷时,立即启动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各类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在萌芽状态。
微笑暖人心、服务见真情
“我们既是执法者,更是服务员。”在天星桥景区巡逻的民警冯泽沛的这句话,道出了景区民警的服务理念。
景区治安派出所持续强化服务警务提升效能,推动“专业能力+友善态度”有机融合。民警辅警以温和的语言、热情的服务、文明的帮助,让游客既安心又暖心。
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先生兴奋地表示:“我在黄果树景区游玩时手机丢了,本来都不抱希望找回来了,没想到警察很快就帮我找到了,为黄果树的警察点赞!”
据统计,2025年以来,景区治安派出所共接受游客咨询服务2.1万余人次,寻找走散老人小孩和救助生病游客253余人次,调解游客纠纷18起,挽回游客经济损失6.2万余元,收到锦旗9面,感谢信1封。
雄浑壮美的黄果树大瀑布前,那支佩戴“旅游警察”蓝袖标的队伍已成为另一道风景。景区治安派出所民警用坚守与智慧,让“平安”成为这座旅游金字招牌的最美底色。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