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张杰 赵明慧
贵州省福泉市矿产资源富集,磷矿采选能力年均800万吨,素有“亚洲磷都”美誉,已形成从磷矿开采到电池材料生产的新能源产业链,是贵州省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地之一。2021年,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标志着区域产业绿色转型进入新阶段。面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需求,福泉市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审判职能,从司法层面系统构建服务保障体系,统筹推动磷化工产业实现安全、绿色、创新协同发展。
统筹发展与安全,保障稳定有序生产
为切实保障磷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福泉市人民法院以多元高效的纠纷预防化解服务为基础,针对黔南高新区“一区三园”布局特点,分别在马场坪、牛场、道坪三个园区设置人民法庭,实现涉磷矿企业纠纷的就近对口处理。2024年以来,三个园区调委会成功调解劳务、欠薪等纠纷500余件,有效降低诉讼成本。
此外,该院通过推行“要素式审判+示范性诉讼”模式,对同类型案件实行标准化裁量。2024年以来,通过该模式批量处理园区企业群体性欠薪等纠纷300余件,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同时,联合当地综治中心、调委会、派出所、园区管委会,建立信息共享及风险预警机制;并优化立审执衔接,科学评估涉磷矿企业案件风险,活用执行措施,避免因强制执行影响企业生存发展。
统筹开发与保护,助力行业绿色转型
福泉市人民法院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案件审理全过程,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通过设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合议庭和环境保护法官工作站,归口审理涉磷污染环境犯罪、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案件,依法惩治超标排放、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等污染环境行为,2024年以来共审结30件。
该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黔南高新区、保险公司,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创新将保险引入生态修复举措,探索建立“生态保护+保险”修复机制,促使赔偿义务人履行修复义务。依托福泉市富矿精开“七长”联席会议制度协同化解矿山企业涉法问题,厘清权责边界,引导企业依法依规开发磷矿资源,推动行业绿色、精细、可持续发展。
统筹守正与创新,护航产业迭代升级
为助力磷化工产业迭代升级,福泉市人民法院积极对接矿企需求,以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促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据了解,2024年4月,该院联合集中管辖全州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都匀市人民法院,在园区设立全州首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协同开展磷矿产业法治宣传、侵权预警、维权指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并组织法官深入福泉工业园区及龙头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风险“体检”,针对技术合同规范、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建设等领域制发司法建议,帮助企业堵塞经营漏洞。2024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民事(行政)+司法”“诉前+调解”“判后+回访”等方式,走访企业300余次。
此外,法院还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法庭开放日邀企入庭”互动,制作涉企法律风险提示简报、普法短视频、专题宣传片等,增强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2024年以来,共发布普法内容100余次,累计播放量、阅读量达40w+,有效增强了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