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胡磊
春日里的天龙镇,田野间连片现代化蔬菜大棚舒展绿意,交易市场内运菜车辆往来穿梭,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这里孕育了两个响当当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300余户菜农在2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辛勤耕耘。
穿梭于这片希望田野间的12抹藏蓝身影,被乡亲们亲切地唤作“菜警官”——他们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公安局天龙派出所的民警。从嫩苗初绽到满载出山,从地头纠纷到反诈前沿,他们以“警务围着菜篮转”的拳拳初心,将平安的根基深扎进乡村振兴的沃土,续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动人篇章。
党建引领 织就田间地头“连心网”
天龙派出所党支部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熔铸于血脉,面对频发的涉农矛盾,派出所主动联合镇司法所,创新建立“两所联动+”多元调解机制。民警、法官、司法调解员、村干部、乡贤“五力协同”,将调解室搬到地头、设进大棚。2024年以来,成功化解涉农纠纷67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5.23%,生动践行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
依托“一村一警”机制,12名党员民警与辖区村居党支部紧密结对,建立“警务+党群”服务驿站。通过定期召开“田埂恳谈会”、建立警民微信群,畅通民意渠道。今年以来,累计收集解决菜农急难愁盼问题142件,推动22项便农措施落地生根,实现了“警务围着民意转”,党的群众路线在田间地头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科技赋能 筑牢产业兴旺“安全堤”
“前几年,一晚上能被偷走200斤辣椒,现在整夜都能踏实睡觉了!”指着自家菜地里闪烁的警灯,二官村村民刘老汉的安心溢于言表。针对蔬菜产业规模大、价值高、夜间盗窃易发的痛点,天龙派出所坚持打防并举、科技强警,为“亿元村”产业筑牢铜墙铁壁。
派出所创新组建“警民护菜队”,整合警务助理、治安积极分子、种植大户力量,实施“错峰巡逻”。同时依托“贵警110”平台,在重点区域架设智能监控探头875个,并运用无人机搭载热成像技术进行夜间巡航,实现“空中+地面”立体化防控。
除了守护“菜篮子”,“菜警官”们更紧盯涉农电诈陷阱。针对“虚假订单”“预付款诈骗”等新型涉农电诈陷阱,他们将反诈课堂搬进辣椒地,精心制作案例短视频,编写接地气的反诈方言顺口溜,利用菜农劳作间隙、交易高峰时段进行靶向宣传。今年以来,精准拦截涉农诈骗11起,为菜农避免经济损失达180余万元,牢牢守住了菜农的“钱袋子”。
服务前移 畅通富民增收“快车道”
平安是基础,服务促发展。天龙派出所主动延伸警务触角,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打通便民利农“最后一公里”。
针对蔬菜运输时效性强、证件办理急迫的特点,派出所推出“护农直通车”服务,针对户政业务办理、用工人员背景审查等高频需求,由驻村民警“一对一”对接,提供预约、上门、集中办理,让菜农“足不出户”就能安心跑运输、拓销路。
日均吞吐量达200吨的蔬菜交易市场,曾是交通拥堵的“痛点”。派出所民警化身专业交通指挥员,精准分析车流高峰,创新实施潮汐车道管理,引导菜商“错峰装车”。一套组合拳下来,货车平均停留时间从惊人的3小时压缩至高效的40分钟,确保了新鲜蔬菜“零耽搁”出山,为菜农抢占了市场先机。
从晨光熹微中的田垄巡查,到星夜兼程的运菜货车护航,天龙派出所的民警们用沾满泥土的警靴丈量初心,用藏蓝身影守护希望。在他们的倾情守护下,辖区蔬菜年产值昂首突破3.2亿元,涉农违法犯罪率实现连续三年下降,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图为普法现场。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