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近日,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总体部署,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开展为期三年的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聚焦电线电缆、化肥、电动自行车、儿童和学生用品、移动电源等23类84种产品,加强源头治理,开展排查抽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据悉,贵州省市场监管局严格把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管理与证后监管,对获证企业的生产能力开展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强制性认证管理产品的证后监督,组织获证产品认证有效性抽查。为压实企业责任,该局还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并组织企业围绕生产环节关键风险点开展隐患自查,确保精准管控风险、及时整改隐患。
与此同时,省市监局将大力开展排查抽查,对84种产品生产企业登记造册,建立企业数据库。制定风险隐患现场排查工作指南,对企业进行现场排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实施质量责任生产流通双向追查。依托“技防+人防”,开展网售产品质量排查监测,指导平台企业建立关键词素材库,加强对商品的巡查巡检,及时下架处理不合格产品。
此外,深入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分类、风险分级监管制度建设,探索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动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运用智慧化监管手段,采集相关监管信息,给企业精准画像。曝光典型案例,开展质量宣传教育,倡导行业自律规范,强化社会共治。
值得一提的是,“上门问诊”“质量会诊”等方式将在质量技术帮扶中大展身手,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加大缺陷产品召回监管力度,确认存在缺陷的,依法督促生产企业实施召回。实施质量助企惠企活动,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技术投入,加快质量管理成熟度跃升,以质量提升促品牌创建。
省市场监管局要求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制定责任分工,建立协同监管工作机制;通过加强源头治理、开展排查抽查、强化综合监管、提升产品质量等,多举措保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