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当“个性穿孔”成为年轻群体追捧的时尚,网络平台上琳琅满目的舌钉、唇钉、脐钉工作室广告背后,却暗藏卫生安全与法律风险。近日,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人民检察院聚焦无资质“手工穿孔”医美乱象,通过公益诉讼履职督促多部门协同整治,为百姓“颜值消费”筑牢安全屏障。
观山湖区检察院检察官通过网络平台检索发现,部分手工穿孔工作室在未取得医疗美容资质的情况下,公然推广舌钉、脐钉、唇钉等侵入性穿孔项目。这些工作室虽以“装修时尚”“好评如潮”吸引消费者,实则操作环境未达医疗标准,操作人员亦非专业医师,其开展的穿孔项目已属于医疗美容范畴,却在“无资质、无消毒、无规范”状态下悄然进行,成为爱美人士“皮肤下的隐患”。

检察官联合卫健局工作人员在检查
为保障消费者医疗美容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观山湖区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程序,与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磋商,明确监管责任并督促履职。卫健部门对涉案5家手工穿孔工作室开展突击检查与普法教育,责令立即停止违规项目,经营者当场认识到无资质穿孔的卫生风险,主动下架违规广告;市场监管部门针对网络平台审核漏洞,约谈本地运营方,要求建立医疗美容广告发布“前置过滤网”,严格核查经营主体资质,杜绝无证机构借平台引流。
近年来,观山湖区检察院持续深化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创新“线上监测+线下排查”监管模式:一方面督促行政机关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推动对合法医美机构的常态化监管,重点规范病历管理、药品及医疗器械溯源等关键环节。通过“打击+规范”双轨并行,全方位守护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