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胡瑞丰
“检察官同志,我们实在没办法了,这辛苦钱要不回来,这日子都快撑不下去了……”2025年7月18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人民检察院九驿街道检察联络站内,4名来自奢香古镇的“女绣娘”攥着皱巴巴的合同和欠条,向检察官倾诉被拖欠加工费的无助。
经调查,4名绣娘自2020年5月起与当地A公司签订珠绣代加工合同,约定由公司提供材料、绣娘按期交付成品,验收合格后支付加工费及奖金。然而合作五年间,A公司一直拖欠部分费用,绣娘们多次讨要无果。
“这钱是我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不能就这么算了!”谈到工钱,4人激动地说道。
了解情况后,大方县检察院依托九驿街道检察联络站“贴近基层、快速响应”优势,迅速介入调查:手把手指导绣娘们梳理合同、欠条、微信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固定劳动关系及欠薪事实,并于2025年8月向大方县人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书》,为弱势群体维权“撑腰”。
案件进入法院后,法院快速立案并指派特邀调解员介入。调解员一方面向A公司释法说理,明确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责任及失信后果;另一方面引导绣娘们理解企业经营困难,寻求利益平衡点。最终,双方达成和解:A公司承诺2025年10月30日前一次性付清全部欠款。
为确保承诺兑现,绣娘们当天申请司法确认,县法院即时出具民事裁定书,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在家门口的联络站就能解决大问题!”拿到裁定书的绣娘们激动地向检察官道谢。
此案的圆满解决,是大方县检察院通过民事支持起诉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检察机关在维护弱势群体权益中的履职担当。通过民事支持起诉手段,为农民工撑起“法治保护伞”。检察联络站作为基层治理的“前哨”,更发挥着贴近群众、快速响应的重要作用,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和谐稳定贡献了检察力量。

纠纷调解现场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