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贵州省铜仁市建筑密度持续增加,消防通道堵塞、占用问题屡禁不止,严重降低应急救援效率,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铜仁市消防救援支队创新推出“警示牌挂式密码锁”治理模式,通过“以锁换锁”温情执法,在降低执法成本的同时,有效破解“生命通道”梗阻难题,实现执法有温度、整治有深度、应用有宽度的多重成效。
创新“换锁”:文明执法化解矛盾,救援效率显著提升
2025年4月,万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在棕颐国际城小区检查时发现,私家车违规停放导致消防车通道宽度不足4米,传统劝导、处罚方式不仅易引发居民抵触,且问题反复性强。针对这一痛点,支队首创“警示牌挂式密码锁”监管方式——执法人员对违停车辆悬挂带密码的“挂式锁”并开具告知书,车主需前往大队处理后解锁。该模式替代了传统车轮锁车、拖车等强制手段,既不影响车主后续出行,又避免了车辆损坏纠纷,彰显文明执法温度。
整治成效立竿见影,万山区9个曾因消防通道堵塞问题突出的居民小区,全部通过消防车通过率随机测试;今年以来,城区消防出警平均到场展开救援时间较以往缩短8分钟,为应急救援争取了宝贵“黄金时间”。
精准“解锁”:教育惩戒闭环管理,人性化执法获认可
为实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支队科学设计处理流程:违停车主需在两日内前往大队观看消防警示教育片、签订安全承诺书、录入违停信息,首次违停可“首错免罚”;超期未处理或再次违停的,将按程序罚款150元;超三日未处理的移交交警部门依法处置,形成“教育—警示—惩戒”闭环。
截至目前,万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共对370台违停车辆实施“挂锁”处理,仅7辆因再次违停或超期未处理被罚款,占比1.9%,20台移交交警部门完成闭环,占比5.4%。精准化的“解锁”机制既有效震慑了违停行为,又以人性化举措赢得群众理解,执法配合度显著提升。
广泛“用锁”:模式推广覆盖全域,全民共治氛围渐浓
为扩大治理成效,万山区消防救援大队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合街道、物业开展“坝坝会”50余场次,讲解违停处理流程及消防通道重要性;结合消防培训演练110余次、线上融媒体宣传浏览量超3万人次,推动“警示牌挂式密码锁”与消防通道标识化管理模式全域推广。
铜仁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以锁换锁”机制,推动“生命通道”治理从“被动整治”向“主动守护”转变,为城市安全韧性发展筑牢防线。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