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贵州长顺民政局用“力度”与“温度”托举民生福祉

2025-08-15 15:51:2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黄静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头牵着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一头连着社会的公平与温暖。近期,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民政局在持续完善救助体系、提升救助效能的过程中,始终坚守“救助不跑偏”的底线,以精准施策的“力度”与民生关怀的“温度”,悉心守护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美好生活的阳光洒满每个角落。

精准识别是救助工作的首要前提,核心在于“找对人”。长顺县民政局创新采用数据赋能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让救助对象的认定更加精准。依托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实时比对医保报销、住房公积金、车辆登记等多维信息,自动筛查出不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

同时,针对重病患者、残疾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逐户摸排情况,全力确保“应保尽保”。“多跑一公里路,多问一句话,就能让真正困难的人不被落下。”一线工作人员的朴实话语,道出了精准识别工作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救助公平是群众最关切的焦点,要筑牢制度防线。长顺县民政局通过规范流程、强化公开透明,让救助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从救助申请的材料提交,到审核审批的每一个环节,再到最终的结果公示,全程可追溯、可查询。相关信息通过社区公示栏、政务公开平台等渠道同步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于群众深恶痛绝的“关系保”“人情保”,相关部门坚持“零容忍”态度,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确保每一分救助金都用在“刀刃上”,切实维护救助的公平公正。

救助工作既要“给钱给物”解燃眉,更要“暖心走心”传温情。长顺县民政局着力推动救助从“物质保障”向“物质+服务”延伸,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更多温暖。针对困境儿童,精心组织“微心愿”认领活动,志愿者们不仅一对一辅导功课,还定期组织研学实践,陪伴孩子们在关爱中成长。对于遭遇意外事故的家庭,创新推行“先救助后补手续”模式,简化流程、特事特办,最快24小时内即可将临时救助金发放到位,及时为群众纾困解难。

社会救助关乎民生福祉,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长顺县民政局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既严守政策底线不跑偏,又满怀真情把服务做到位,让每一份救助都充满力量,让更多人在保障中感受温暖,在关爱中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坚定前行。

志愿者上门帮助群众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