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跨越千里的团圆:黔南州救助管理站用爱铺就回家路

2025-07-30 15:49:3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2025年7月22日,一场跨越黔桂两省的爱心接力迎来温暖结局。在黔南州、桂林市两地救助管理站的协同努力下,漂泊流浪20余年的蒙某建终于在母亲的怀抱里落下了安稳的眼泪。这场团圆不仅圆了一个家庭的团圆梦,更书写了新时代民政救助工作的“速度与温度”。

时间回溯到2021年,桂林市平乐县发现1名疑似精神障碍的流浪人员,因其疑似身患精神障碍,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身份识别困难重重,始终无法确定其身份,当地将其安置于精神病医院悉心照料的同时,寻亲的脚步从未停歇。

通过公安DNA比对锁定亲属疑似在黔南州罗甸县后,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立刻与黔南州救助管理站开展联动协查,最终确定了该安置受助人员是黔南州罗甸县蒙某建。从信息核实到亲属确认,两地救助人以“无缝对接”的效率,让断裂的亲情线索重新相连。

护送蒙某建返乡的行程因一场大雨更显艰难。但黔南州救助管理站和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依旧风雨兼程,如期将蒙某建安全交到仍在家中急切等待的母亲手中时,这位盼儿归家20余年的母亲紧紧相拥,泪水里既有失而复得的狂喜,更有对救助者的无尽感激。

团圆并非终点,关怀持续延伸。为帮助蒙某建家庭减轻后续负担,黔南州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周南军联合罗甸县民政局、罗甸县救助站、村(居)委会等相关部门的同志就受助人员蒙某建的后续救助进行政策沟通,同时与其亲属进行药物使用的指导和特困政策现场讲解,打消了家属的后续顾虑和思想,拓展了救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此次成功救助,是黔南州救助管理站作为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站工作的缩影。从DNA比对的科技助力,到跨区域协作的高效联动,再到面对面帮扶的温情服务,该站充分发挥身份鉴定、协调救助资源、协查人员信息上持续发挥协调联络、救助资源、交通区域的中心优势,为更多流浪人员、身份不明安置人员铺就“回家路”,始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

受助人员和母亲团聚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