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夜郎湖是个年轻的高原人工湖,也是贵州省安顺市中心城区和普定县的饮用水水源地。湖两岸高山对峙,湖水清幽环抱,在全长42公里的湖区沿岸形成上百个半岛、岛屿和湖湾。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夜郎湖派出所作为水上派出所,近年来持续践行生态警务,为守护这片净土和青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守护“大水缸” 筑牢饮水安全防线
自2017年8月夜郎湖治安派出所成立后,蓄水量4.2亿立方米的湖区中5.6平方公里的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就成了民辅警的守护重点。派出所所长江红星说:“在其他派出所工作时是管好辖区的平安,现在要保护的是安顺市的‘大水缸’,安顺两城区和普定县城区的几十万人都是喝这里的水,这里安全了,几十万人的饮用水就安全了。”
巡逻艇在湖面上缓缓行进,当偶然发现水上有漂浮物时,便减速进行打捞。如今,取水点的安全防护已十分完善,地上有围网,空中有监控,还有专门的保洁队。但民辅警们遇上零星漂浮物仍会顺手打捞,只为保持湖区的国家饮用水质达到二类标准。
湖边休闲垂钓的王先生说:“哪时候来都会看到警察,要么在水面巡逻,要么在湖边路上,我们钓鱼的经常落脚的地方他们全晓得,夜钓都会遇到。”事实上,除了船巡+车巡,夜郎湖派出所民辅警还通过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视频监控开展网巡,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为几十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全方位守好“大水缸”。
守护一湖碧水 践行生态保护战略
站在夜郎湖派出所的门前,对面小山上“十年禁渔,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巨幅标语映入眼帘,着装整齐的派出所民辅警们准备出发水上巡逻,辅警陈渊熟练地提着渔篓和捕捞网上了巡逻艇,这些都是巡逻必备工具,用于打捞水面漂浮物和装收缴的非法捕捞鱼类。一同巡逻的还有渔政和海事部门工作人员,虽然制服不同臂章不同,但大家都是同一片水域的守护者。
警力有限、水域宽阔,夜郎湖派出所积极探索生态警务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和当地渔政、海事等部门“同舟共济”联合执法,深入践行长江十年禁渔生态大保护战略,严厉打击利用多线多钩、长线多钩、单线多钩等生产性垂钓作业行为。在日复一日的巡逻中,派出所民辅警对近200平方公里的水域周边情况一清二楚,重点区域重点防守,垂在水里的钓竿凭漂的大小就能判断出是否一线多钩,下网的隐蔽得再好也会被他们发现。
延伸巡防线 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除了42公里的湖上巡逻线,夜郎湖派出所还有一条涉及8个乡镇的车巡线,延伸至夜郎湖上游的7个水库和16条大小河流,以及河湖两岸的36个村寨。打击、防范、宣传同步进行,长江十年禁渔的相关规定、防溺水、禁捕禁捞知识、生态环保利国利民等,特色主题“集中宣”、农闲时节“上门宣”、农忙期间“地头宣”,派出所民辅警巡逻到哪里走访到哪里就把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带到哪里。
当“生态警务”的号角持续在夜郎湖上吹响,长江禁渔的宣传日渐深入民心,退捕后的村民们和夜郎湖派出所的民辅警结成了统一战线,发现线索就报警。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夜郎湖派出所用实际行动认真履行公安机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精耕生态警务,在长江大保护战略中牢牢守住绿水青山的阵地。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