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2025年以来,贵州省遵义市公安局红花岗区分局特巡警大队锚定“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以全面实施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升工程为牵引,持续深耕“八大警务”,探索创新“4567”社会面立体防控工作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满意度。
探索“四勤机制” 打造巡防一体化
时间回溯至3月26日晚,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红花岗公安分局“城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工作正式启动,特巡警大队牵头制定工作方案,以“七个中心”为联勤点,迭代“特巡警+反恐+交警”联勤机制,探索“特巡警+机关+派出所+交警”四警种联勤联动联治巡防一体化机制,首先在全市推行公安机关各部门常规勤务“按编进行”、巡逻任务“混编进行”,多部门联合开展街面巡逻、屯警街面,初步形成巡逻防控一体化“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服务前倾”布局。
创新“五巡模式” 打造巡防立体化
“无人机1号报告,发现凤凰南路有可疑人员聚集,请求地面警力核查。”在指挥大厅,无人机操作员正通过“空中哨卫”系统实时调度警力。街面警务站作为公安机关“135”快反机制核心点,能快速机动辖区各网格,特巡警大队以“七个中心”为辐射点,通过迭代创新“步巡+车巡+图巡+无人机巡+定点值守巡”立体化巡防模式,率先建成全市首个无人机“蜂巢基地”,搭建“无人机+巡逻防控+应急处突+接处警”调度平台,投入使用无人机“空中哨卫”,常态开展“地空立体化”巡逻防控,实现了对全区巡防范围全覆盖,初步形成巡逻防控立体化“守点-巡线-控面”布局。
制定“六项制度” 延伸巡防保障网
“快,有老人晕倒了!”特巡警大队吾悦商圈警务站巡逻组接群众求助,接求助后巡逻组迅速到达老人身边,及时将老人送至就近医院诊疗。红花岗辖区红色资源优势明显,各类大型活动、来遵旅游群众较多,自优化“七个中心”以来,传统调度模式和制度保障已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求,特巡警大队以“吾悦商圈”警务站作为试点,以“1+3+9”成功探索出全市首批“蜂巢式”警务站,推动建立分局联勤联动“指挥调度+研判会商+集合点评+后勤保障+警务督察+督导评估”六项制度,实现了“点对点、面对面”指挥前移、现场研判、实时保障、随机督察、总结评估,打破了以往逐级指挥、层层调度、保障滞后等局限,初步形成社会面巡逻防控“制度化、扁平化、可视化”布局。
优化“七个中心” 延伸巡防覆盖网
“请问《伟大转折》剧场怎么走?”在遵义老城步行街,街面警务站就位于离群众最近的地方,除了日常警务工作,还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按照分局“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工作要求,持续优化街面巡防点位布局和警力部署,整合警力,优化完善7个街面警务站为防控区,细化调整30个巡防网格为巡控面,以7个街面警务站为中心,集“巡逻防控、服务群众、应急处置、护校护苗、法治宣传”等多项职能于一体,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菱形”网格防控体系,7个街面警务站互为支援、巡处一体、联勤联动,初步形成社会面巡逻防控“点动控线、线动控面”布局。
截至目前,特巡警大队整合内部机构警力280余名,增设“135”快反点位11处,出动“特巡警+机关+派出所+交警”联勤联动联治警力7000余人次,街面盗窃警情(治安类盗窃警情同比下降43%,刑事类盗窃警情同比下降38%)、街面打架斗殴警情同比下降12%,开展进攻性盘查5600余人次,服务群众160余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人,开展无人机扫毒工作11次,开展无人机“空中哨卫”巡逻248次,辖区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发案率持续创新低。
下一步,红花岗公安将结合季节性治安特点,动态调整巡防策略,推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建设”纵深开展,加强对辖区重点区域、场所、路段、时段的巡防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编辑:董博